相比智商,自制力更是一个人在学业工作、婚姻家庭以及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自制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时期做起,因为童年时形成的自制力对其一生都有影响。孩子为什么自制力差?

溺爱型的家庭最容易出现孩子自制力不足的问题,他们无条件满足孩子任何的要求,让孩子为所欲为。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想要即可的",这样的孩子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强,耐受性差。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过一项实验:让四岁的孩子单独呆在小房间里,发一颗糖果,告诉孩子可以马上吃掉,如果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可以奖励另一颗糖果。有些孩子立即吃掉糖果,有些孩子则能忍住冲动,坚持到研究人员回来才吃。14年后的追踪研究发现,立即吃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显得缺乏自信、与同伴相处不好;而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则有主见、学业出众、人际关系佳。这项实验说明,能够延迟满足、有高自制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能经得起眼前的诱惑,能坚持耐心等待,这些正是高自制力的具体表现。

相反,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有研究证实他们长大后坚持学习的动力相对不足,较容易出现行为偏差问题,比如网络成瘾、中途辍学等等。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们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身作则,做高自制力示范

您要求孩子每天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时,是否自己一直坐在电视机前?您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时,是否自己也老爱发火?如果家长们希望孩子有自制力,请反思自己一举一动是否做到好的示范。

2.用合理清晰的规则引导孩子

家长有必要制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所制定的规则一要合理可行,以孩子目前的能力可以做到。二要处罚明确,让孩子了解违反规则将承担什么后果,例如"如果在超市里哭闹,爸爸将立刻带你离开超市"。

接纳孩子情绪,但拒绝其不合理要求

孩子提出要求,如果要求不合理或不必要被立即满足,家长应该明确、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撒娇,就举手投降。当然,此之前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