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婚礼的时候的时候,碰到一个挑食的孩子,一口青菜都不吃

他妈妈劝了好几次,还不容易吃了一口,结果没嚼几口,就吐了

然后孩子吵着要吃肉,他妈妈不给夹,结果孩子就开始发脾气

“你再吵!就不要跟我坐了,去你爸那儿坐着吧,我看你还敢不敢闹?”

话音刚落,小孩子就瞬间不吵了,着嘴继续抹泪。

在我们身边,好像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孩子吵闹的时候,就会抬出那个令孩子害怕的家长,有的时候是爸爸,有的时候是妈妈,这种“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的教育模式,大家深以为然,都认为,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孩子怕的人!

孩子有一个怕的人,是真的更有利于管教吗?

不得不说,孩子在家里有一个怕的人,管教起来会便利很多。

比方说:

场景一:

孩子做作业磨蹭,就是不认真写,只要说一句"你再不好好写,等你爸爸回来,看怎么收拾你",孩子就会安静地做作业了。

场景二:

孩子去商场,看上一款玩具,不买死活不走,只要说一句"待会回去,你的衣服脏了,妈妈骂就别哭",立马从地上起来。

场景三:

孩子去做客,和小朋友玩得太嗨,很闹人,叫他不听,只要说一句"你不听话,等会你爸来打你了",瞬间安静不少。

但是,手表定律告诉你,这个不利影响,家长不可忽视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去很多负面影响,影响孩子后续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父母的威信力度降低。

换句话说,对待同一件事,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陷入"手表定理"困惑。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表展示的时间是不用的,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手表现象"。

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事情的“双重标准”,会让孩子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判断,不知道听谁的好,从而导致父母双方的威信都会下降。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红脸和黑脸,对教育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双重标准,当孩子自己都没有判断的时候,甚至可能不知道该听谁的,父母的威信就降低了。

父母需要纠正"管教思维",这3招帮你更好的管教孩子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何必选择这种“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这种,弊大于利的方法呢?《正面管教》告诉我们,有很多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还能管好孩子的方法。

1、建立父母"真正的"权威

真正的权威,不是用大吼大叫、打骂、恐吓等手段让孩子被迫服从,而是让孩子从心底认可我们的管教。

怎么做?

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给孩子足够的爱意,加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愿意去倾听父母的建议。

2、家长之间要统一教育战线

著名的演员黄磊就从来不赞成"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的教育方法,女儿多多做错了事情,黄磊和孙莉会一起说她错,她要是对了,也会一起夸她。

这也就意味着,不要让孩子把奖励与惩罚关联到人身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学会“阳奉阴违”。

而且,这种传统教育的弊端早就展示出来了,比如说,如果你家孩子妈妈比较严厉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在妈妈面前特别乖,但是在爸爸面前就会十分的调皮捣蛋,更是会导致孩子只跟爸爸亲。

所以,家长之间要统一教育战线,更有利于管教孩子。

3、"温和而坚定",有原则有底线

"温和而坚定"是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常常提到的一个观点。

这就要求父母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去一味的迁就孩子、溺爱孩子,该立的规矩还是要立,也就是“坚定”。

其次是“温和”。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暴脾气,并试着去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认真的安抚。

养育孩子从来不一件容易的事,教育孩子任何一种方法,有效还是无效,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家长的思维观念,一个是长期的坚持。我们都知道,一个教育方式是否成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家长要学会去接受好的方式,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去创新。

《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们提供的,都是一些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孩子的方法,用一些新颖的育儿观,替代那些老套的方法,能够取得令我们感到满意的成效。

同时,这套书还包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等4本书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案例的形势,让我们读懂这些优秀的育儿观,培养成一个“精英宝宝”,成为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5本书78块钱,一本只有10几块钱,就能够从哪些成功的妈妈那里,学会如何去教育孩子,让我们少走不少的弯路。这点钱,可能就是你逛一次超市花的零头,却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一把钥匙。这样高回报的投资,我们为什么要拒绝?想要购买,可直接戳商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