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首次登场是在《西游记》第六回一一孙悟空偷仙桃、盗御酒、闹天宫,使得整个天庭乱作一团,玉帝大为动怒,派四大天王配合十万天兵天将前去花果山进行讨伐,无奈孙悟空确实本领高强,众多神灵用尽法力,也没能制服孙悟空。

在这时,观音向玉帝保举二郎神前去擒拿孙悟空,二郎神究竟何方神圣,观音为何要在众多天兵都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保举他一人?接下来这段文字就对二郎神的身世、神迹进行介绍一一“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这里,交代了二郎神的身份,是玉帝的外甥,也就是天神,但他并没有在天庭居住,而是居于灌口地区,并且简单提及二郎神的性格心高性傲。面对这一劲敌,二郎神没有丝毫畏惧,欣然领旨,携梅山兄弟前去花果山。除此以外,在文章中,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更加详尽地介绍了二郎神的形貌特征: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履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宗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在与孙悟空进行争斗时,难分高下,于是变成“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青脸撩牙,朱红头发”的恶狠狠模样,吓得花果山的猴子弃甲曳而逃,慌作一团;在十万天兵天将面前威风凛凛的孙悟空顿时也慌乱了阵脚,不再威风叫嚣,掣棒抽身就走。

紧接着,便是二人在争斗过程中极尽所能的彰显本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

在此之前,对于二郎神的法力只是能够变作牛形或是变成身高万丈的模样,这段文字中,二郎神的神奇变化被刻画的十分精彩,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本就己经十分高强,然而在二郎神面前其变化之术却稍显逊色,在二者变化之术的比较中,二郎神始终占据上风,更见二郎神的超凡本领。

关于二郎神的法力,小说第六十三回也有体现:孙悟空与猪八戒正发愁如何战胜老龙王和九头虫时,看到二郎神带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打猎回来,托请二郎神帮忙去制服。十万天兵都能轻易战胜的孙悟空遇到了对手,却相信二郎神能够给予帮助,也就从侧面反映出二郎神的本领。而且其中与龙王、九头怪进行争斗的故事也是之前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

从《西游记》中对二郎神的描述可以看出吴承恩并没有再创一个二郎神,而是对前代文学作品中诸多二郎神形象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现如今学者们在探讨究竟谁为二郎神原型时,莫衷一是,原因正在于此一一吴承恩笔下的二郎神是在对传说以及戏剧等文学样式中的二郎神进行借鉴的基础上重构而成的,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诸多创新与发展。

《西游记》中,二郎神在称谓、形貌、神迹、社会关系等方面均对之前有关二郎神的记载有所继承与发展。观音在保举二郎神时,对二郎神的身份进行了交代,说他是玉帝外甥,有“赤城昭惠英灵王”的称谓,居住在灌口一带,享受香火祭拜;小说第63回,借孙悟空之口说他号“二郎”,并称之为“显圣大哥”。

小说中对二郎神称谓的描述,事实上是对传说故事以及杂剧中多个二郎神的称谓进行了继承。传说故事中,李冰曾被称为广英惠王,李冰次子有昭惠显灵真人和惠灵候等称谓,赵昱被称为赤城王、灌口二郎神,二郎独健也因其是毗沙门天王的第二个儿子,被称为二郎。

吴承恩用赤城昭惠英灵王来称呼二郎神,其实是将诸多二郎神称号集合到了一起,从中也可看出,二郎神这一形象,并非源于某一原型,而是在对诸多文学样式中的二郎神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集大成而作。每一个二郎神原型,都有其非凡独到之处,因此,吴承恩在创作这一文学形象时,多个二郎神原型都得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赤城昭惠英灵王这一称呼虽是对多个二郎神原型的称号进行了融合,却没有明确指出二郎神的姓名,没有说他是传说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李姓二郎,还是宋元以及明代前期常提及的赵姓二郎。但劈山救母和玉帝外甥这些事迹明显带有杨姓二郎的影子。并且等到了《封神演义》中,二郎神也确实成为了杨姓二郎神。

吴承恩为何没有选取在民间更具民间基础的李姓二郎或者赵姓二郎,而是另辟蹊径塑造出一位杨姓二郎?传说故事时期,李二郎、赵二郎被人们奉为神明,但其更多的是作为帮助百姓免受水患的治水英雄存在的,人们渴望战胜自然的功利目的是二郎神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元代以前,提到二郎神,人们便会想起他治水斩蛟的故事,二郎神作为治水英雄早己深入人心。

虽然在元明杂剧中对二郎故事不断神化,但仍多以二郎神治水为本事进行发挥创作,对于早己根深蒂固的形象,即便进行再多的创作,也很难改变人们对这一形象的最初印象,所以《西游记》中改名换姓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这一人物新的形象的认可和接受。

此外,在《西游记》成书前一些二郎神相关的文学作品中虽也写到了二郎神作为天神存在,却没明确指出之前的民间英雄如何变化成了神仙。劈山救母故事中,二郎神是凡间书生杨天佑和斗牛宫仙女云华结合所生之子,虽是私自结合而生,但生来便是仙人,这就使得其神仙的身份有据可循,而且创造性的将二郎神认为是玉帝的外甥,就更加巩固了他的神仙地位。

吴承恩通过对劈山救母故事的巧妙使用,使二郎神由民间英雄合理的变为天神,这是之前文学作品所没有涉及到的。而且二郎神虽为天神却远居灌口这一情节,一方面是对前代文学作品的继承,另一方面或许也是作者考虑到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有意而为之。

明代,为避免皇子间的争斗,除太子之外,剩下的人是要到封地去,不能够继续生活在宫中,距离上的疏离,使得关系也逐渐淡化。二郎神是玉帝外甥,大多时间都是留守灌口,也就难免玉帝会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外甥,关键时刻还需观音保举。吴承恩在原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的独特背景,使得二郎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称谓与身份上的继承与发展,对形貌、神迹、社会关系上也有所创新。《西游记》中,观音在十万兵将都不能降拿孙悟空的危急时刻保举二郎神,想必二郎神确有超凡的本领。

在传说时期,由于文学本身的局限性,大多只是对故事进行简单介绍,很少将笔墨放在对人物的刻画上,所以二郎神故事传播了很长时间,人们对二郎神的外貌却始终没有清晰认识;到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时,才开始对二郎神形貌有了较为清晰的介绍:“变化多般,身长万余丈,腰阔数千围,面青发赤,巨口撩牙。”

文人参与创作,使得杂剧创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剧作家们开始倾注更多的笔墨用于人物形貌的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杂剧演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所以这一时期的二郎神多以神怪的形象出现,独特的形貌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

到了《西游记》中,除了具有神怪色彩以外,还增添了三山帽、淡鹅黄,盘金履,八宝妆的描述,使得二郎神更像一位翩翩君子,他的身上不仅有神怪特征,更具人的特点,这与当时《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在塑造人物时经常采用的人、神、兽三性合一的特点是一致的,对人物描写的丰富和新颖,是文学不断发展成熟的成果。

早在李冰治水的传说故事中,他具有变身的能力一一化作牛形,他能够与江神争斗,能够变成身高数十丈的模样。在吴承恩笔下,二郎神不仅能够变身,还能变鹰、变鹤、变青鹦,比能够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还多几分变化。除了能够战胜孙悟空,还协助孙悟空战胜龙王和九头怪这些对手。二郎神较以往,具备了更加高强的法力,甚至超过了作者极力塑造的孙悟空,寄托作者治世之理想。

文中先说他曾诛六怪、诛八怪、劈桃山,在细犬和梅山七圣的帮助下战胜了孙悟空,之后和孙悟空共同战胜了老龙王、九头怪的英勇事迹。梅山七圣早在传说故事中便有记载,当时是作为李冰的助手协助李冰治水;到了《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则有了二郎神在七圣帮助下,捉拿通天大圣的故事。这一情节在《西游记》中得以保留,并且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二郎神与梅山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协助二郎神的,除了梅山兄弟,还有细犬。《西游记杂剧》中,写细犬咬住黑猪妖,才制服了黑猪妖,到了《西游记》当中,演绎成了细犬咬住孙悟空,使得孙悟空败下阵来。在小说63回,二郎神与孙悟空化敌为友后,帮助孙悟空去战龙王和九头怪,这里的龙王和九头怪分明带有《二郎神锁魔镜》中牛魔王和金睛百眼怪的影子。

除了对传说故事和杂剧的继承,《西游记》对明代中前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继承和发展。《西游记》中力诛六怪和八怪,《二郎搜山图歌》中写宋室有五鬼、四凶。这些对象都指向了当时社会上作恶多端的一些人物。吴承恩借着前代文学中二郎神原型的外衣,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满抒发到作品当中,借着文学创作寄托了自己对社会上作恶多端人物的不满以及治世之理想。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作者集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他既有以往二郎神的影子,又具有更大的突破。《西游记》中对二郎神形象的描写,使得这一人物的形象基本定型,后世再进行创作时,都是在此基础上稍加变化。后世人在提及二郎神事迹,对二郎神进行评价时,几乎都是以《西游记》中二郎神为对象的。二郎神形象经过几朝几代的流传,最终有了固定的形态。

撰稿/凯凯【读史品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