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思維的運動,使體現一個人思辨能力的驗證方法。而對於更大的層面,數學是最科學的判斷,有許多的客觀真理藏在一列列的數據當中,有許多的科學家都是數學極好的數學家,正是因爲他們有足夠的數學功底,所以他們才能在科學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學好數學關鍵在於思考。把無數的公式當成朋友,把概念裏的句子理解到位,然後在題目中去佐證,慢慢的一步步的從簡單到複雜,從小題到大題,當然家長也要有一定的意識,要在學生小時候就培養他們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不至於迷茫。

平時做題時,要在題目中找到共通的地方,把題目逐步的分解,形成思維慣性。只記住步驟而不去思考原理,那根本就不是學習,而是應付。習題要認真做,給每道題應有的思維分量。習題要精選精做,可以根據老師的推薦來選擇,以免走了彎路,每做一題,要歸納解題的入口和關鍵步驟,嘗試着改變條件和結論,總結出一類題目的通用解法。

無論什麼時期的數學的題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平時要多做題,在題目中提高總結,才能找到不足,提升速度,找到解題的感覺,學習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經相同,也許我的學習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才最有效的。

課後的複習,我每天課後除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外,我會在睡前把上課的內容再回放一遍,尤其使做錯了的,要摘抄到一本專門的習題冊上去,然後有時間就去找老師或者會做的同學,最後再把錯題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概念性的知識點,一定要會背。做題時,先要做對,再提升做題速度。畢竟在學習中 要求的是會做,而不是做題量。所以草稿本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再簡單的計算做好也要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

我一直認爲,天才是有的,但是勤奮纔是王道。複習完課內知識外,我還會涉及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題,讓自己多見識一下各種各樣的題型,這些才能在考試中,不至於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沒有辦法了,題海戰術也並非不可取,雖然他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學習好方法,卻是很合適大部分人的。考前的複習:在考試之前,我一般不會過多的去做題了,只是把錯題本拿出來再看看,把沒有把握的,或有疑問的題再看看,就休息了。好的精神狀態在考試時是非常重要的。

考後的總結:我一般拿到卷子會先是看自己哪錯了,分析一下錯題,是不懂錯的,還是粗心錯的,但是一般都是粗心錯的,這是我的弱項,還是要加強細心程度。接下來當然還是重要的錯題本了,把錯題收集在錯題本上,按照課後複習裏提到的錯題整理方法把錯題再梳理一遍。最後再瞭解一下自己的分數在班級或年級成績的排名和層次。這並不是覺得分數有多重要,事實上也不可能不把分數看得太輕,因爲所有人都是看分數才確定你的成績的,知道了差距,才能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在下一次的考試中有所要求,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所以數學vs學霸,背後是有套路的,值得一看。

本文由青逸之風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