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細菌學之父”北里柴三郎故事(上)

作者:魏德勇

來源:蝌蚪五線譜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爲何可以救治同類病重患者?一百多年前的“日本細菌學之父”找到了答案。

近日鄭州、北京等地百名新冠肺炎康復者主動到醫院捐獻血漿,以救治病重患者。感嘆人性之美的同時,不禁發出疑問:康復者的血漿真能能救人?普通人的血漿管用嗎?

新冠肺炎康復者許德龍獻血(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網)

這些問題的答案,130年前兩位科學家就給出過答案。其中一位黃皮膚的日本人走異國、拜名師、學技藝,最終在細菌學和防疫學上取得非凡成就,被國人尊爲“細菌學之父”和“近代醫學之父”。

他的故事,要從一封信件說起。

高徒自名師

1890年秋季的一天早上,德國柏林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羅伯特•科赫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幫學生也就是日本衛生局科員北里柴三郎,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延期回國。想留他下來繼續研究結核桿菌和抗毒素,攻克結核病和白喉,以幫助日本及世界更多的人。

羅伯特·科赫(來源:果殼網)

羅伯特•科赫是19世紀末西方微生物界和醫學界的領袖型人物,在病菌學方面取得非凡成就,與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齊名。當時德國醫學水平十分發達,科赫實驗室就是領先者。他廣羅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精英科研團隊,可以隨時共享資源。

科赫手裏的衆多項目之中,白喉最重要。19世紀最可怕的傳染病之一就是白喉,白喉病原菌定植在兒童的呼吸道中,從而讓機體滲出一層白色假膜。假膜脫落掉入呼吸道中會造成堵塞,患者因此會窒息而亡。科赫一直在尋找白喉的病原菌。

呼吸道傳染病白喉(來源:網易)

他忙得不可開交之時,北里來了。

北里受命而來。19世紀以前,日本醫學以中醫爲主,時稱漢醫。明治維新以後,政府開始西化改革,引進西醫。爲此,政府組成了一批以舊幕府侍醫爲主的醫生團隊,前往德國和法國學習。

北里入選侍醫,除了他出身下級武士家庭有不要命的“拼搏”外,還得益於紮實的醫學根基。他18歲考入熊本醫科大學,後到東京醫科大學進修。在校期間,他看到許多人因黑死病而亡,十分痛心,遂立下致力於預防醫學的志向。畢業後,進入內務部衛生局工作,在長崎1884年霍亂瘟疫中,他用顯微鏡證明了霍亂弧菌的存在。1886年,經內務部推薦,33歲的北里與其他同事共赴德國求學。按規定北里1890年回國,但科赫很看重這位得意門生,這纔有前文他給日本內務部寫信的一幕。

共研抗毒素

科赫所長組織北田和另外兩名同時來學習的德國人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和保羅·埃利希在實驗室開會,討論相關細菌學、病毒學研究情況,還當即定下兩件要務:一是北里與貝林繼續研究治療白喉及破傷風的方法;二是北里與埃利希幫自己研究新發現的結核菌。以第一件爲重點。

會後,北里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和貝林早就發現,如果給一般動物注射曾得過傳染病的動物血漿,可預防此動物患上傳染病,因此推測患病動物的血漿中含有殺死病菌的東西,還把曾患傳染病的動物的血漿稱爲“抗毒素”。

白喉棒狀桿菌(來源:健健康康網)

如何進行科學論證呢?兩位科學家在肉湯裏培養出白喉桿菌,然後把這種細菌殺死並注入動物的體內,使動物血漿中產生了“抗毒素”的作用,然後再把這種血漿注射到未患過白喉的動物體內,果然成功地預防了動物感染白喉。動物試驗完全成功後,他們決定在人身上試驗。1891年聖誕節前夕,他們給患白喉的兒童注射來自動物體內的“白喉抗毒素”,幾天後兒童真的康復了。後來,“白喉抗毒素”救了無數兒童的生命。

白喉抗毒素的成功治療,激發了北里的科學研究興趣。他細細梳理預防醫學的脈絡,寫成論文發表。他在文中把預防醫學稱爲免疫學,並告訴人們,看病拿藥打針是普通的治病方法,有些病最好用免疫接種防患於未然。

北里柴三郎(來源:網易)

白喉抗毒素對瘟疫的預防和治療產生了重要影響。醫生可用瘟疫康復者的血漿製造抗毒素,以治療同類患者。2003年非典流行時,香港醫務人員用康復者的血漿治療了20例非典患者,無一死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專家呼籲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也是因爲他們體內的血漿抗體可以有效治療其他感染者,降低病死率。

回到前文。北里在德國攻克白喉的消息傳回日本後,政府當即授予他“醫學博士”稱號,同時發傳真催着回國。學業有成、名滿天下的北里拜別恩師,踏上歸國之旅。

回到日本,北里堅持從事傳染病預防和細菌學研究,先後設立了私立傳染病研究所(現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東京北里研究所等機構。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數千人死亡。他受命前往,致力於鼠疫病原菌的研究。他在那裏如何做的?有何難忘經歷?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集分解。

鑑於白喉抗毒素的重要作用,1901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提名時,北里和貝林名列其中。由於種族歧視等原因,最後只有貝林站在領獎臺上。這對北里來說並不公平,甚至是一種遺憾。

——————————————————————————

【統一參考資料】

1. 文章《葉赫森北里柴三郎公佈黑死病病原》,作者王道環,2010年12月24日香港《大公報》。

2. 文章《北里柴三郎與耶爾森》,***。

3. 論文《1894年香港鼠疫的應對機制》,作者張曉輝、蘇新華,《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10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