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的初試爲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只考“文史哲”科目,把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初試階段,允許報考學校全部23個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在自願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

  • 超大
  • 標準

教育部官網3月13日發佈文章稱,中國傳媒大學將調整優化初試科目。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的初試爲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只考“文史哲”科目。初試全部採用機考,實現數字化考試。初試考點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初試階段,允許報考學校全部23個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在自願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全文如下:

中國傳媒大學:牢記教育初心,勇當藝考改革排頭兵

中國傳媒大學近年來積極進行藝考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爲國家深化藝術類招生考試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在疫情尚未解除的當下,更是賦予了此次改革更深刻的現實意義。

調整優化初試科目。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的初試爲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只考“文史哲”科目,把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初試科目調整爲“文史哲”,有效避免初試內容與高考高度重疊,進一步明確考試導向,引導考生更加重視人文素養的養成,增強考生的傳統文化功底。

全面實施優質生源“綠色通道”,創新拔尖人才選拔方式,讓專業優異的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初試階段,允許報考學校全部23個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在自願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要求考生本人出鏡、錄製創作全過程、展示工程文件等方式保證作品真實性。對於提交的作品,學校組織專家團隊評審作品,作品被評爲“優秀”等級的考生,給予初試合格資格,讓各個專業能力特別突出的考生都有機會進入複試環節,若複試考覈成績優異可入選“拔尖人才計劃”。

開闢“綠色通道”,有效避免了過去單純以考分高低評判考生素質優劣的侷限性,有助於構建更加科學、客觀、全面的生源質量評價體系。

初試全部採用機考,實現數字化考試。學校通過加密技術發送接收試題,考生全部通過計算機完成考試。每個考生的試題題序隨機顯示,有助於更好地保障試題安全,更好地防止作弊行爲,也有利於閱卷教師更加客觀公正地評閱試卷,保證公平性。機考方式大量節省紙質資源,有效免除了運輸成本,適應了低碳、綠色、數字化的要求。

初試考點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基本實現了考生不出省就能參加考試的願望。考點增多雖然增加了學校的成本和組織難度,但是方便了考生及家長,進一步減輕了他們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

中國傳媒大學作爲傳媒高等教育的排頭兵,承擔着培養優秀藝術教育者、創作者、研究者和傳播者的責任,更願意先行先試,以藝術類招生考試改革爲抓手,更好地落實“以本爲本”,提高藝術類人才培養質量;也爲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改革、特別是藝術類招生考試改革進行探索,做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