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今天的燕京書畫社社長,石佔成認爲,“燕京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講究誠信,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從成立到現在,燕京書畫社沒有賣過一張假畫,誠信在企業40年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燕京書畫社的成立和發展是應時而生的,以文化產業帶動青年就業,安排知青近200人,招收待業青年80人。

燕京書畫社早期門店留影

40年前,燕京書畫社正式成立。說起成立的源頭,卻與市場買賣並無關係,而是爲了吸收返鄉知青,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三個領導,八個知青,一個大棚”可以概括燕京書畫社的最初創辦經歷。

1979年,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天壇公園裏有很多賣工藝品的小販,不少外國遊客追着買他們手裏的字畫和工藝品。看到這個情景,時任北京市崇文區區委辦公室副主任的石書領帶着兩名幹部王成喜、劉興華向區裏提出成立燕京書畫社。這個意見得到了當時的區委書記張旭同志的特別支持。有了領導的肯定,燕京書畫社成立的事情便提上了日程。

開業後,很快便有一位外賓來到大棚,想出外匯400元來購買看上的一幅畫。看到外賓拿着外匯券要買作品,工作人員有點拿不定主意,趕緊請示領導:畫能不能賣給外賓?領導說:給錢還不賣啊!就這樣,燕京書畫社落實了自己的第一單買賣。

“當時,作品都是從各個街道辦事處徵集上來的,下邊的人知道誰的畫畫得好,就收上來賣,當時價格也很便宜。在祈年殿南門外建了一個塑料大棚,每天的貨品都能賣光。轉眼到了冬天,塑料大棚太冷了,我們就租下了祈年殿的東配殿和西配殿,西邊叫燕京書畫社,東邊叫青山居。”燕京書畫社副總經理趙青仲介紹道。

隨着業務的開展,燕京書畫社的市場越做越大,從1981年開始,燕京書畫社陸續設立了八達嶺長城分社、崇文門分社、十三陵分社、居庸關長城分社,1984年10月1日,琉璃廠分社正式營業。1986年9月,西安兵馬俑分社、慕田峪分社相繼開業,北京地區的故宮分社、碧雲寺北門分社、八大處分社、天下第一城分社等分店相繼成立,這一時期,共有44家門店遍佈在北京市各個知名的旅遊景點。燕京書畫社副總經理常榮菂介紹,當時的燕京統一進貨,統一配送,北京市各個旅遊景點的商品都由這裏配送出去,每天大院裏是車水馬龍,非常的熱鬧,營業收入直線上升。據統計,燕京書畫社第一年的利潤是8.1萬元,到了1983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00萬元,四年後,利潤已經超過1000萬元。到了發展的鼎盛時期,燕京書畫社爲國家創匯近3000萬元。1988年,在創始人石書領的帶領下,燕京書畫社擴大經營,相繼籌建了天壇飯店、燕京國際旅行社、人人大酒樓、前門商業大廈等多元化產業,1988年5月,組建燕京實業集團。伴隨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燕京書畫社成爲當時爲中外所熟知的企業品牌,相繼被授予北京市專爲中外旅遊者服務的大型專業商店和國家批准的首批“涉外旅遊定點購物商店”。

燕京書畫社的成立和發展是應時而生的,以文化產業帶動青年就業,安排知青近200人,招收待業青年80人。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書畫社爲大量的藝術家創作搭建了走入市場的平臺,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而藝術品的買賣和隨之而來的宣傳效應讓藝術家們增添了創作的動力,宋滌、李燕、趙準旺、楊延文、徐希、白伯驊等當代著名的書畫家的成長,燕京書畫社在背後起了不小的助推作用。燕京書畫社突出的工作業績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批示與表揚,當時的國家勞動局發文推廣企業的發展經驗。

對於燕京書畫社的發展歷程,石書領曾表示,燕京書畫社是在黨和政府關懷、政策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崇文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崇文區政府與領導班子的支持,共同成就了燕京書畫社。作爲今天的燕京書畫社社長,石佔成認爲,“燕京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講究誠信,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從成立到現在,燕京書畫社沒有賣過一張假畫,誠信在企業40年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所有人丨一圖讀懂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