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鷹作爲一款傳統的10噸級中型直升機,且其氣動佈局還是常規形態,其技術難度要遠低於24噸的CH-47直升機,而這樣一款直升機,我國前後花費了近30年時間進行研究仿製,才最終定型量產,如果仿製CH-47依照當時我國的技術和工業水平是完全達不到的。而改用2副主旋翼後,兩副旋翼可以採用對轉方式,進而相互抵消反扭力,讓發動機可以把所有的功率全部用於提升飛機的速度和載荷,所以CH-47直升機的載荷要比同等噸位的傳統直升機高出不少,而這也是其重要的技術優勢之一。

作者署名:谷火平

(CH-47“支奴幹”)

CH-47“支奴幹”運輸直升機,號稱“飛行車廂”,是目前美國陸軍最爲通用且運輸能力最強的一款多用途運輸直升機。該機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採用了前後縱列式雙旋翼設計,在飛機的機頭和機尾各裝備1個螺旋槳,這樣節省了常規直升機所必需的長長的尾梁,也省去了尾槳所浪費的飛機發動機功率,從而可以做到佔地面積更小、載荷卻更大,從實用性的角度而言,確實是一款相當不錯的多用途運輸直升機。而且有趣的是,我國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曾經通過各種途徑得到過一架完好的CH-47型直升機和其民用版“波音234”的技術資料,不過有趣的是,我國始終沒有仿製該型直升機。

(CH-47直升機,綽號“支奴幹”,而美軍則更喜歡稱呼它“飛行車廂”)

CH-47“支奴幹”直升機最初是爲美國陸軍航空兵研製的多用途運輸直升機,該機於1956年正式立項研製,1961年首飛,1963年正式定型量產並裝備美軍部隊,一直到今天,CH-47依然是美軍中使用最多的一款多用途運輸直升機,而且除了美軍自用外,該機還被出口到16個國家和地區,由此可見該機確實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軍方的認可和歡迎,從這個角度上說,CH-47毫無疑問是一款相當優秀的直升機。

(印度空軍的“支奴幹”)

和傳統的單旋翼直升機相比,CH-47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在機頭和機尾設計了兩個旋翼,這樣整個機身就可以被作爲貨艙,因此其機體內部的貨艙容積和載荷都要大於傳統直升機。同時,由於該機有兩副旋翼,這樣2副旋翼在旋轉時都能產生下洗氣流,進而產生升力,所以在產生相同升力的情況下,2副旋翼相對於1副旋翼,其旋翼的槳葉就可以做得更小一點,從而有效減少風阻,特別是旋翼尺寸縮小後,CH-47可以在更爲狹小的場地上起降,其適應性反而高於普通的單旋翼直升機。

(由於氣動結構不同,所以CH-47可以做以很多常規直升機無法做的特技,例如上圖這種僅以兩個後起落架觸地的半着陸方式)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在於:由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傳統單旋翼直升機需要佈置一個尾槳,通過尾槳轉動產生一個側推力以平衡飛機主旋翼旋轉時,飛機的反向扭力,確保直升機正常飛行。而這個尾槳通常要消耗飛機主發動機約10%的功率。而改用2副主旋翼後,兩副旋翼可以採用對轉方式,進而相互抵消反扭力,讓發動機可以把所有的功率全部用於提升飛機的速度和載荷,所以CH-47直升機的載荷要比同等噸位的傳統直升機高出不少,而這也是其重要的技術優勢之一。

(美軍沒有蘇軍那種米-6或者米-26超重型直升機,但是CH-47的載荷也同樣可觀,圖爲CH-47吊運美國海軍的A-7“海盜”攻擊機)

其實CH-47直升機和我國也曾經有過“親密接觸”。在越南戰爭期間,越方曾經把其繳獲的一架完整的CH-47直升機交付給中方,當時這架直升機完整無損,加滿油就可以正常飛行。而我國軍方人員也爲這架直升機優越的性能而驚歎。不僅如此,在1980年代中美“蜜月”期間,美國政府曾經默許中國方面可以接觸併購買美國當時的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在採購了24架“黑鷹”直升機後,波音公司曾經攜帶CH-47直升機的民用版波音234型直升機來華做演示,而且其機身上甚至還噴塗了中國國旗和“中國民航”的標誌。當時我國上下對於CH-47也一樣很有興趣,軍方甚至認爲該機的高原性能還要優於“黑鷹”。但是由於最終的價格和技術等分歧,以及中美關係突然轉冷,最終CH-47和我國失之交臂。

(比較罕見的CH-47民用版,波音234型直升機,機身上還噴塗了“中國民航”的標誌)

不過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既然CH-47直升機如此優秀,爲什麼我國不仿製該機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媒體也做過分析,不過大部分認爲是由於當時中國整體財政狀況較爲緊張,沒有太多資源用於研究和仿製這樣一款直升機。但是這僅僅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絕非是全部。

(即使是10噸級的黑鷹直升機,以中國的技術和工業水平,依然“啃”了20多年,CH-47的技術要遠比黑鷹更加複雜)

在1980年代,我國整體的經濟水平確實還相當的落後,當時國家剛剛開始進行改開,很多地方都需要資金支持,而當時軍隊很多項目確實被削減,不過,對於CH-47而言,最大的問題其實並非資金,而是技術。因爲在1980年代時,我們本土的工業技術水平還是相當低下的,絕對不能用現在眼光去衡量當時的我們。舉幾個例子:1980年代水平的意大利“蝮蛇”短程防空導彈,在得到了實物的情況下,依然磕磕絆絆很多年,等到真正研製定型,世界已經進入了主動空空導彈的新時代。同樣,在當時也被認爲先進的美製“黑鷹”直升機,從1980年代裝備開始,一直到前兩年,纔算是以“直-20”的編號真正定型量產。黑鷹作爲一款傳統的10噸級中型直升機,且其氣動佈局還是常規形態,其技術難度要遠低於24噸的CH-47直升機,而這樣一款直升機,我國前後花費了近30年時間進行研究仿製,才最終定型量產,如果仿製CH-47依照當時我國的技術和工業水平是完全達不到的。

(研製中的中國新式重型直升機)

不過時至今日,我國在無論是在科技水平還是工業能力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從2噸級的直-11到13噸級的直-8/18等系列成套的直升機,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直升機工業和研發體系,目前正在和俄羅斯聯合開發38噸級別的重型直升機,而CH-47目前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令我們羨慕了。相信在未來,我國的直升機工業必然會有更大的發展,而CH-47既然已經擦肩,那就讓它過去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