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首批學員,省、州各級領導、代表共200餘人來到瀘定縣,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進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廣場,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強化黨性修養。4月16—18日,由省委宣傳部,甘孜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主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暨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首期培訓班在甘孜州瀘定縣舉行,來自省內外的25家市(州)黨報相關負責人、記者,歷時3天,在接受紅色文化薰陶的同時,奔赴當地多個地方,記錄廣大幹部羣衆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發展壯志,以及瀘定的崛起與風采。

蜀山蒼蒼,瀘水泱泱。

這裏是一片聖潔的土地,10餘民族聚居,風景優美、資源富集;這裏是充滿紅色回憶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紅軍長征遺址,感人的革命故事廣爲流傳;這裏歷史悠久,一座鐵索橋建成後,康熙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至今,縣城以橋的名字命名……

這裏就是瀘定縣。

4月16—18日,由省委宣傳部,甘孜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主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暨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首期培訓班在甘孜州瀘定縣舉行,來自省內外的25家市(州)黨報相關負責人、記者,歷時3天,在接受紅色文化薰陶的同時,奔赴當地多個地方,記錄廣大幹部羣衆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發展壯志,以及瀘定的崛起與風采。

A 傳承紅色基因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走進瀘定縣城,城市雖不大,從這頭走到那頭,時間大約40分鐘,一輛輛旅行大巴不時從身邊開過,三三兩兩的遊客在縣城內慢步而行。抬眼望去,縣城兩邊山峯高聳,遠處山巔白雪皚皚。縣城中間,大渡河水流湍急,“嘩嘩”的流水聲似優美樂章。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鐵索組成,因紅軍“飛奪瀘定橋”戰鬥,留下了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如今,站在瀘定橋橋頭,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感受革命先烈當年的壯舉。

4月16日,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首批學員,省、州各級領導、代表共200餘人來到瀘定縣,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進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廣場,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強化黨性修養。

這是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首批學員的開班儀式,也是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的開班儀式。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廣場上,高聳的紀念碑直指藍天。紀念碑正前方兩側,矗立着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的碑,正後方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二郎山川藏公路紀念館、紅軍飛奪瀘定橋情景演出劇場。

活動開始後,在廣場上,參與人員全體肅立,面向紀念碑正面整齊列隊。6名禮兵表情肅穆,邁着正步,護送花籃至紀念碑前。此時此刻,塔碑高矗,松柏森森,現場氣氛莊嚴肅穆。

默哀、鞠躬、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豪邁的聲音響徹廣場。

1935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在瀘定飛奪瀘定橋,打通了紅軍北上抗日的通道,創造了中國革命史和世界軍事史上不朽的傳奇,瀘定橋因此成爲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毛澤東寫下“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美詩句。朱德寫道“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鄧小平題寫“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碑名。胡耀邦寫下“飛身可奪天塹,健步定攀高峯”的題詞……真實地解釋了“十三根鐵鏈劈開通往共和國之路”壯美讚譽的歷史底蘊。

“長征開始時,父親便帶着工兵營架設了長征路上第一橋!在飛奪瀘定橋的戰役中,父親負責指揮工兵連鋪橋板,他到附近村子裏向羣衆借來門板,把兩端鋸出凹口後,再用繩索固定。”紅色瀘定橋幹部學院的第一堂課上,開國少將王耀南將軍之子、中宣部宣講團成員王太和老師,用清晰的邏輯將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稱號的王耀南將軍長征時的事蹟娓娓道來,讓學員們更深刻地瞭解紅軍長征的光輝史詩,領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16日晚,另一課堂———觀看“紅軍飛奪瀘定橋大型情景劇”,強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在學員心中激盪起萬千浪花。劇場高仿紅軍飛奪瀘定橋場景,用藝術形式再現當年紅軍將士冒着槍林彈雨,成功佔領瀘定橋的情形,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 育產業抓就業促增收 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318國道穿瀘定縣杵坭鄉而過,道路邊是一幢幢小樓房以及成片的櫻桃產業園、香桃產業園,當地勤勞的村民們正在產業園裏忙碌,澆水、除草,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杵坭鄉杵坭村,成片的櫻桃已經紅透,在陽光的照射下,一顆顆晶瑩剔

透。遊客們在這裏品櫻桃、賞鄉村美景。走在村裏,可見產業園裏溝渠相連,村道如同玉帶般纏繞在山間,直通家家戶戶,村民們的家門口停放着他們家的小轎車、摩托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郎山下、大渡河畔的杵坭村老百姓日子越過越殷實。

“前來採摘櫻桃、喫飯、住宿的遊客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200餘人,平均每個月的收入有1萬多元。”在杵坭村開農家樂的老闆鄧安美談起村裏的變化時,滿臉笑容。

鄧安美是雅安漢源人,嫁到杵坭村後,爲了生計,她和丈夫王安強先後在家種過地,出門打過工,但日子一直不見起色。2017年2月,她通過土地流轉和貸款,籌資5萬餘元,發展起了5畝櫻桃園、香桃園,並將自家的兩層小樓改成了農家樂。爲了吸引遊客,鄧安美說,凡是在她家住宿和就餐的遊客,可以免費喫果園裏的任何水果。“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吸引了客人,二是解決了水果的銷路問題。”

村民德切拉姆回憶,2011年,隨着家門前的國道擴建提升完成,交通條件大爲改觀,前來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那一年,瀘定縣在杵坭鄉舉辦了首屆櫻桃節,讓村民們嚐到了櫻桃的“甜”。

隨着遊客的紛至沓來,杵坭村的櫻桃價格也越來越高,如今每斤賣15—20元。德切拉姆說,她家7畝地全部種植了櫻桃樹,每畝年收益上萬元。小小的櫻桃,讓德切拉姆的生活短短几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蓋起了二層樓房,還買了小汽車。

“得益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鄉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業和旅遊業,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杵坭鄉人大主席賈瑞豐介紹,如今杵坭鄉已成爲遠近聞名的櫻桃之鄉,水果種植面積6000餘畝,每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旅遊收入逾3000萬元。率先成爲全縣人均純收入超萬元鄉鎮,老百姓人均年純收入從2011年的4008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00元。以杵坭村爲例,全村近40戶村民喫上了“旅遊飯”,年接待遊客達7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00餘萬元。

杵坭鄉是甘孜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的縮影。近年來,甘孜州緊扣“兩不愁”育產業、抓就業、促增收,大力推進特色農業扶貧,圍繞東部現代農業經濟圈、北部特色農業產業帶、南部特色農業走廊“一圈一帶一走廊”現代農業產業佈局,建設3個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產業帶、2個百萬畝特色農林產業基地、43個特色養殖小區,建成全國最大羊肚菌集中連片生產基地,啓動大渡河流域“成都後花園·康養加休閒”產業帶建設,扶持和培育3348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109個村集體經濟發展。

同時,甘孜州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強力推進旅遊扶貧,全面啓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圍繞環貢嘎山旅遊圈、環稻城亞丁旅遊圈、環格聶山旅遊圈、格薩爾文化旅遊帶、中國最美高原溼地“三環一帶一地”全域旅遊佈局,堅持農旅、牧旅、文旅融合發展,建成省級旅遊扶貧示範區2個、示範村16個,打造鄉村旅遊特色鄉鎮26個、精品村寨46個,開發“名、特、精、優”系列旅遊商品20餘個。

C 雲端飛架幸福通道 甘孜駛入高速時代

黑色的橋面,鮮紅的橋身,頭頂是湛藍天空和聖潔雪山,橋身兩側雲霧瀰漫,腳下奔流着洶湧怒吼的大渡河水。橋上,車輛疾馳而過。

站在有“川藏第一橋”美譽的瀘定大渡河大橋上,讓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從瀘定縣城出發,繞上5道拐的高速連接線,由瀘定高速入口進入雅康高速前往康定方向,穿過瀘定隧道,瀘定大渡河特大橋即呈現眼前。

被譽爲川藏“第一橋”的大渡河橋,一組數據更能讓人理解它的“超級”與“震撼”:全長1411米,橋面距大渡河水面239米,投入超過10億元;大橋用鋼絲總長度超過六萬公里,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半;用鋼材約6.2萬餘噸,比國家體育場“鳥巢”的鋼材用量還多2萬餘噸;澆築混凝土29萬餘立方米,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一高塔廣州電視塔混凝土澆築量的1.9倍……

“大渡河橋被網友們稱爲‘網紅橋’,不少人專門開車來看這座橋。”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四分局九大隊交警黃煌介紹,大橋在甘孜老百姓心中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些當地人駕車通過大橋時,還會用鳴笛的方式向築橋人、護橋人表達謝意,向康巴藏區首條高速公路致以敬意。

大渡河橋只是雅康高速公路的一個節點。去年底貫通的雅康高速公路連接雅安與康定、溝通內地與藏區,是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和攀西經濟區連接甘孜藏區進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雅康高速公路全長135公里,海拔攀升近2000米,橋隧比達82%,建設於崇山峻嶺、深川峽谷之中,有許多“猿猴欲渡愁攀援”的危險地段,被稱爲雲端天路,是目前國內高速公路橋隧比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之一。

“因爲地質結構複雜,石子容易炸裂,在一些區域施工時,建設者甚至是穿着防彈服施工。”雅康高速公路的一名講解員說,雅康高速公路從開工建設到通車,歷時4年多,累計近8萬人參與建設。建設者們克服了“地形極其複雜、地質極其複雜、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施工極其困難”五個“極其”的挑戰,創造了“六個第一”和“七個首次”,全線提前9個月建成試通車。

天塹變通途,隨着雅康高速公路的通車,也給甘孜州帶來滄桑鉅變。瀘定縣瀘橋鎮咱裏村位於大橋一側,村裏歷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以前蔬菜種出來運輸到成都要七八個小時,本地又賣不起價,制約了村子的發展。“雅康高速公路不僅是藏區人民的出行大通道,更是希望之路、致富之路。”63歲的咱裏村村民王春全對雅康高速公路建成,有着深刻的感觸。“如今,進出甘孜州的時間縮短了,村裏的蔬菜及時運到成都、雅安、康定的菜市場,運輸時間打了對摺,價格比以前高得多,收入翻了幾番。”

“雅康高速公路通車,在川藏間構築起一道經濟走廊,使成都至康定時間由7小時縮短爲3.5小時。”甘孜州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條高速公路的通車,標誌着甘孜州正式進入了高速時代,對於完善四川高速路網、改善康巴藏區交通條件、拉動旅遊和經濟發展等,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記者 梁冬榮 李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