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飛天

從前有個向家莊,莊子裏有一戶姓向的殷實人家,兄弟兩家住在一起。誰料老二夫妻倆坐着驢車走親戚時,翻到山溝裏,雙雙英年早逝,留下一根獨苗名叫向文正,跟着大伯向多金過日子。

轉眼,向文正到了啓蒙的年齡,得上私塾。向家宗族的私塾在縣城邊上,離向家莊有段路,孩子們讀書就得騎毛驢來去。可是向多金是個懼內的軟蛋,老婆吳氏巴不得將向文正趕出家門,好獨吞家產,怎麼捨得花錢買頭毛驢讓向文正上學讀書?

但是吳氏也擔心族人說閒話,就哄騙向文正說:"你看,家裏就一頭毛驢,兩個哥哥還是合着騎一頭毛驢上學堂的。要不,你就騎着豬去吧。"

這話本來是擠對向文正的,可是小小年紀的向文正當了真,去豬圈裏趕出大肥豬,騎了上去,呵斥着大肥豬趕路。

可那畜生怎麼會聽向文正的?它哼哼幾聲,猛地一躥,就將向文正掀倒在地。

向文正爬起來,撓着腦門想了想,慢慢靠近豬,搔着豬的癢處,豬就乖乖地站着不動了。向文正拿來一根竹竿,竹竿頭上綁了一棵新鮮蔬菜,騎上豬背。那畜生奔着眼前的蔬菜,奮蹄跑去。向文正徑直趕着豬去了學堂。

知縣騎豬的故事(源於民間)

騎豬上學的向文正非常爭氣,一路科舉考試下來,高中第二十七名進士,被分配到陰谷縣當知縣。陰谷縣是一個小縣,向文正到任後,才知道這個地方去年剛剛鬧過特大災荒,老百姓窮苦不堪,需要休養生息。向文正勵精圖治,鼓勵農桑,減輕賦稅,希望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一天,向文正忽然接到驛報,欽差大臣劉公公去江南採辦皇宮御用物品,打從陰谷縣路過,讓向文正好生接待。

師爺非常焦急,對向文正說道:"大人,據說這位劉公公非常貪心,他路過陰谷縣,無非是想得到好處。陰谷縣地瘠民窮,上哪裏準備大禮去?"

向文正想了想,對師爺說:"我有辦法。你去坊間找找,誰家有兩百斤以上的大肥豬,借來一用。"

師爺很納悶,難道給劉公公進奉一頭大肥豬?可爲什麼又是借來一用呢?

第三天上午,劉公公到了陰谷縣的驛站,向文正接到通報,便命衙役牽出大肥豬,給它頭上紮了一朵大紅花,背上鋪了一條大紅氈子,隨後他騎上豬背,讓一人在前面牽着豬,一人在後面趕着,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往驛站而去。

儘管衙役一路高喊着迴避,可是老百姓還是忍不住圍着觀看,這騎豬的縣太爺,還是頭一遭看到,大家都跟着看熱鬧,一路跟到了驛站。

劉公公遠遠地看見向文正騎着一頭大肥豬來了,大爲驚奇,待向文正來到面前施禮完畢,劉公公呵斥道:"簡直不成體統,堂堂朝廷命官,居然騎着豬,實在是有失官體、有辱官威!"

向文正躬身稟道:"稟告大人,陰谷縣實在是太窮了,卑職剛上任不久,置不起官轎,買不起騾馬,只能暫且以豬代步。再說了,朝廷律例上,也沒有規定官員不能騎豬。所以,卑職斗膽認爲,騎豬沒有辱沒官威;相反,卑職如果和隨從們一起步行而來,官與民沒有區別,那纔是有辱官威。卑職騎豬,恰恰是長了官威。"

劉公公一時無話可駁,一旁陪同的王知府擔心劉公公下不了臺,急忙解釋起來,知縣向文正所說屬實,陰谷縣是個貧困小縣,災荒才過,他這個縣令不好當,確實有苦衷,望欽差大人見諒。

劉公公在陰谷縣留步,本來是想撈一筆的,如今見知縣居然騎着豬趕來,想來是真窮,心裏不覺很是失望。

不過,撈不着錢,劉公公心裏不滿,不由心生一計,準備捉弄一下向文正,就說道:"那肥豬看來很壯實,想來豬腿味道不錯。"他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以豬代步嗎?我殺了你的豬喫肉,煞煞你的威風。

沒想到向文正急忙施禮說道:"大人,萬萬不可。卑職忙於政務,無暇養豬,這豬,是向尋常百姓家借的,見過大人後,還得歸還。"

劉公公氣得一拂衣袖,甩手而去,登上官轎,吩咐啓程,把王知府和向文正晾在當地。

王知府不由得埋怨起向文正,說道:"別人巴結還來不及,你倒好,想了一個騎豬哭窮的餿主意,得罪了劉公公。只怕你以後升職無望了,本府也幫不了你!"

知縣騎豬,一時傳爲笑談,陰谷縣貧窮的名聲,也不脛而走。那些跑官買官的人,都不想到陰谷縣任職。

向文正不願意對上逢迎,也沒有機會得到提拔,這一干,就在陰谷縣幹了七年。向文正倒是安於現狀,在他的治理下,陰谷縣政通人和,早就擺脫了貧困的境地。

這一年,向文正騎豬的事,也不知怎麼的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皇上下旨,召向文正進京朝見。

原來皇上突發奇想,想大力推廣豬爲代步工具,讓大臣們都騎豬上朝。他任命向文正爲禮部官員,讓他全權負責,採購一批豬,進行訓練,教大臣們如何騎豬。

聽着皇上滔滔不絕的話語,向文正心裏拔涼拔涼的。自己小時候騎豬,是爲了讀書,別無他法;當了知縣騎豬,是示窮,防止索賄,這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而今皇上貪圖新奇,心血來潮,實在是糊塗!可是向文正又不敢有違君命,只得唯唯諾諾答應下來,心裏卻在思考對策。

這一天,向文正帶着隨從,各自騎着一頭豬,在長安街上練步。突然,他騎的那頭豬發了瘋一樣往前狂奔,撞翻街邊的攤位,將向文正掀翻在地。不幸的是,向文正這次騎豬有所創新,給豬配有籠頭和鞍韉,他被顛下豬背時,碰巧繮繩纏繞在腿上,一直被豬拖行着。情勢危急之下,巡邏的士兵挺槍刺死了豬,纔將向文正解救下來。

這次事故,讓向文正的小腿骨折,傷愈後,他留下了殘疾。

向文正寫了一道奏章,向皇上奏明,豬不易教化,只能用來喫肉,不能用來當坐騎,爲了顧及大臣們的身家性命,勸皇上放棄讓大臣們騎豬上朝的打算。

事實勝於雄辯。看着走路一瘸一拐的向文正,皇上長嘆一聲,只得取消這項雄偉大業,派向文正回到陰谷縣,繼續當他的縣令。

其實,這是向文正使的苦肉計。那天,他悄悄地在豬屁股上紮了一刀,豬負疼,自然發狂亂跑,那根繮繩,也是他綁在腿上的。

向文正一直在陰谷縣當了十幾年縣令,後來病死在任上。他死後,當地老百姓感念他愛民如子,不惜騎豬自毀聲譽,給他立了石像,那石像還騎着一頭威風凜凜的大石豬。

來源鬼大爺故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