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邦,对丰县乃至徐州,到底有多大影响(一)?

刘邦出生、成长于两千多年前的丰县,也是两千多年的丰县文化影响成就了刘邦。功名发轫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虽然,刘邦成年后到沛县任泗水亭长,为他进一步历练提供了舞台和机遇,但是,丰县作为刘邦创建大汉王朝的根基之地、发轫之源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刘邦

刘邦首先在丰县起兵

通读《史记》和《汉书》有关刘邦和他的开国功臣们的篇章,总感到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清楚:丰县是刘邦最早起兵的地方,起兵之后,刘邦也是把丰县看作自己反秦的根据地和牢固后方保障;刘邦在丰县起兵,也是刘邦对丰县行政管理的开始。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

刘邦的反秦是从“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这件事开始的。《史记》中没有记载刘邦“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是哪一年,我们根据这件事的上下相关事件,可以大体推算一下。秦始皇有三次东巡,最后一次是公元前211年。刘邦为骊山送徒应该发生在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之前。所以说,刘邦送徒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11年之前,并且是春夏期间,因为丰县的降雨集中在6、7、8月。刘邦纵徒之后并没有立即逃到芒砀山,“‘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也就是说,刘邦在纵徒后也不知自己将要到何处去,只能躲藏起来,逃避官府的搜捕。另外,还有十多个人跟随刘邦,基本的生活成为最大的问题,而能提供这十多个人吃饭躲藏的地方也只有丰县老家。所以说,刘邦纵徒后的一段时间就躲藏在丰县。沛县官府中的萧何、曹参是刘邦的好朋友,在这件事上应该给予刘邦不少的帮助。“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萧相国世家》)。对于刘邦一群人来说,在丰县躲藏,不过是苟延生命,活一天算一天而已。

绝处逢生,一个人的求生欲望在险绝处是最有爆发力的。偏偏在这个时候,秦始皇东巡,一再宣传说原因是“东南有天子气”。这就是机遇,此时,就显现出刘邦的超人之处。于是刘邦就也宣传说,秦始皇说的“天子气”就是说的我啊,秦始皇就是专门为我而来,我就是“天子”。这是多么有震慑力和影响力的舆论,有雄才大略的人思考问题就是要比一般人高远。刘邦的这个“天子气”比陈胜的“陈胜王”有气势多了。于是,刘邦带领十多个人主动跑到芒砀山躲藏。那时的刘邦也不会想到秦始皇不久就会死去,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是最高国家机密。跑到芒砀山躲藏多久,刘邦心里没底。现在我们说是积蓄反秦力量,是赞美刘邦,当时刘邦的出发点可能还是逃命。不过刘邦是一个有思想、有远大奋斗目标的人,他巧妙地抓住了秦始皇东巡的机遇,来神话自己,提升自己的号召力。另外,刘邦纵徒做的是好事,理应得到周边群众的拥护,所以,刘邦在芒砀山一直相安无事,没有官军前来围剿。跑到芒砀山这一段时间,刘邦的人马逐渐增多,“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这个“沛”是司马迁时期的“沛郡”,“沛郡”在汉景帝时就设立了,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所用地名肯定用他同时代的地名称呼,不会再用“沛郡”的前身“泗水郡”了。因为强调这一点,和以后研究刘邦早期的起义人员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说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离丰县不远的大泽乡起义,天下豪杰并起,秦朝灭亡进入倒计时。一直在寻找时机的刘邦带领他的兄弟们从芒砀山中呼啸而出,回到老家丰县。关于刘邦部队是如何从秦军手中夺取丰县城的,《史记》和《汉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去进行过多演绎。

总之,从公元前211年春夏期间刘邦喝酒纵徒到公元前209年7、8月间回丰县起义,这中间的时间应该是2年多。刘家本身就是魏国贵族,在丰县耕耘几十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灭魏的国恨家仇,多年的韬光养晦,所以刘邦在丰县这片热土上发动起义,能够迅速得到丰县人民的支持,最终成就大汉基业。

对于这一点,我们再举些佐证史料。

《史记·樊哙传》载:“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还守丰,击泗川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川守薛西。”、“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

樊哙是刘邦最为亲近的人,陆贾是刘邦的智囊骨干,他们都说“起丰沛”,把起兵的顺序先丰县后沛县,可见刘邦是首先在丰县起兵。

《史记·功臣侯年表》中,记载随刘邦“初起丰”被封侯的人员有安国侯王陵、什邡侯雍齿;以“中涓从高祖起丰”封侯的有青阳侯王吸、纪信侯陈仓、张节侯毛泽;“以舍人从起丰”封侯的有广平侯薛欧、斥丘侯唐厉、猗氏侯陈遫、博阳侯周聚、费侯陈贺等;还有“以卒从高祖起丰”的朱濞、冯无择等。舍人,就是门客。中涓,就是与刘邦亲密之人。

此外,《史记·功臣侯年表》中,记载刘邦的亲属也加入了丰县起兵的队伍。二哥刘喜,“高祖兄。兵初起,侍太公守丰。”;族弟刘泽,“兵初起,侍太公守丰。”;吕后的哥哥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

那么,刘邦在丰县首先起兵,而后到沛县干什么呢?《史记·封禅书第六》载:“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就是说,刘邦在丰县起兵后,在枌榆社举行了祭祀仪式。之后,到沛县当了沛县的县令,祭祀蚩尤,正式打出反秦的旗号。

“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秦朝时期的东夷,现在的苏北、山东、河北很多地方民众杀掉了郡守和县令,加入反秦的浪潮中,刘邦的壮大引起了沛县官府的恐慌,为自保也起来反秦,做个样子,以观事态发展。这个时间是公元前209年9月,在陈胜、吴广起义两个月后。这时的刘邦已经有几百号人马了,是一支当时有影响力的起义队伍。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邦首先在丰县起义,芒砀山是养不起几百号人马的,只有在丰县有充足的物质资源,能满足几百号人马的日常消耗。

“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可以说,在反秦的血腥战争中,沛令、萧何、曹参三人都感受恐惧和不安,都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控制沛县的局面,必须找一个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就是刘邦,曾经在沛县做过泗水亭长,大家和他都有过工作交集。但是,等着刘邦带领起义军从丰县赶到沛县城下时,看到刘邦的人强马壮,沛令害怕了,于是反悔。在生死和大义面前,萧何、曹参选择了刘邦,于是,沛令死了。进入沛县城后,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刘邦做完这一套正式起兵程序后,接着又攻占了沛县附近的两个小城,满载胜利果实,回丰县了。

这是刘邦在丰县行使管理权的开始。

连载《闲 读 刘 邦——刘邦与丰县的故事》

作者简介:

石培明,江苏丰县人,长期在基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作品曾获中国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现为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县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会员,著有新闻作品集《故道雄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