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嘉年華 南和縣基於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於2015年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打造建設了全國首家集休閒觀光農業、設施農業、農用工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農業嘉年華。2017年,南和縣地區生產總值65.19億元,比上年增長9.5%。

河北縣情概覽

——南和縣

南和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沖積平原,縣域總面積405平方公里,總人口39萬人,轄3鎮5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8個行政村。南和縣處於京深、京滬、邢衡、邢臨高速所組成的“井”字形環抱之中,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和邯黃鐵路貫通東西南北,是邢臺市最近的“衛星城”,全市首家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

建置沿革

南和縣區位示意圖

今南和轄境,周初屬邢國,春秋歸晉,戰國爲趙,秦代屬鉅鹿郡地。五代時期,南和縣屬邢州。宋代,熙寧五年(1072)省任縣爲鎮,復入南和縣。宣和元年 (1119)改邢州爲信德府,屬信德府。明代洪武元年(1368)改順德路爲順德府,南和縣屬之。清代屬大順廣平道順德府。解放後,1958年12月撤銷南和縣,併入鉅鹿縣,1962年 3月恢復南和縣建置至今,屬邢臺市。

文化旅遊

千年古剎白雀庵

觀音之鄉 南和縣素稱觀音之鄉,千手觀音的傳說”(又名三皇姑傳說)在邢臺南和流傳時間不僅長久,而且影響深遠,是觀音中國化和女性化的轉折點,南和白雀庵歷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誌都記載了這個“千手觀音的傳說”,在白雀庵觀音雕像內發現的明代《觀世音本願真經》也詳細記載了南和的妙善修煉成爲千手觀音的經歷。

宋璟故里 南和縣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的故里,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裏鄉宋臺)人 。唐朝名相,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臺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卒於洛陽。追贈太尉,諡號“文貞”。宋璟歷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殤帝、唐玄宗五朝,一生爲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並稱唐朝三百年間的四大賢相。宋璟還與魏徵、劉秉忠並列爲邢臺歷史上的三文貞公。

黃槓文化 南和有流傳千年、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抬黃槓”之風俗。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傳承年代最久的民間大型社火是南和縣的抬黃槓,約十年舉辦一次,傳承千年,相傳源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百姓自發給黃巾軍送糧的義舉。主要集中在南和縣河郭鄉、賈宋鎮。

武術文化 南和縣武術歷史源遠流長,人民自古就有練武的習俗,早在宋代南和籍女劍客白蘭雯便聞名四方。抗戰時期大刀會、小刀會、紅槍會、白槍會等武術組織發動民間力量抗擊日軍,建國後各類武術組織紛紛成立,主要習練華拳、查拳、意拳、大小紅拳、二郎拳、梅花拳(五、六路)、太極拳等。其中梅花拳起源於平鄉、廣宗、威縣、南和一帶,後傳到冀魯豫等縣,現弟子遍佈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特色產業

農業嘉年華

南和縣着力發展壯大農產品深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具有農業嘉年華、健康食品、寵物食品“一農兩食”三個全鏈條產業。寵物食品佔全國產銷量的60%,是全國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鋼銼佔全國產銷量的70%;金沙河掛麪產銷量連續11年全國第一;南和金米獲評“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業嘉年華是全國首家集休閒觀光農業、設施農業、農用工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農業嘉年華 南和縣基於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於2015年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打造建設了全國首家集休閒觀光農業、設施農業、農用工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農業嘉年華。這是繼北京、廣西、遼寧之後,由中國農大精心設計的國內第四個農業嘉年華綜合體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核心區佔地面積446畝,其中設施面積達50000平方米。嘉年華內部設有綜合服務區、創意風情館、高新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園、農業生態餐廳、農業採摘等多個功能區。

經濟總情

金沙河面業集團

2017年,南和縣地區生產總值65.1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爲20.18億元、20.25億元、24.76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8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全縣財政收入6.32億元,比上年增長26%;財政支出33.33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2.3億元,增長9.6%。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917萬元, 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爲26774元、1324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 9.7%。服務業增加值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