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寄生虫》的人,会同情底层家族的人们,但又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恶,为了让生活更好,难道就可以不择手段吗。」善良是种选择,大家活着也就只是混一口饭吃,更何况剧中老管家的家庭和新管家的家庭都是底层社会的人,如果连同等阶级的人都你抢我夺,那就坐看其他相互扶持的人过更好的生活吧。

《小偷家族》和《寄生虫》这两部是蛮值得放在一起对比的电影,都在描述底层人家的生活,但所探讨的社会议题不太相同。

对我而言《小偷家族》更贴近现实,人情的温暖与包容是比较常出现在穷苦人家身上的,反倒在上流社会人士的身上是比较缺乏的。

寄生上流,这种行为真的有那么糟吗?

也许社会底层没有 我们想象 的那么坏,是积极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社会,不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看完《寄生虫》的人,会同情底层家族的人们,但又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恶,为了让生活更好,难道就可以不择手段吗?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也许,我们可以来谈谈人性。

「自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可以是一种防卫机制,让自己免于外在的威胁,然而它也可以是欲望的扩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致伤害他人。为了使这个社会长荣共存,我想作为防卫机制的自私,我会更广泛的称它为自由,因此这个社会保障你我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之下,拥有所有的自由,在这样的规则基础下,公平竞争。

如果今天底层家族的主角们在没有害司机、管家没工作的状况下,我们是否更能接受他们寄生于上流家族的行为?

导演为了凸显贫富差距的既视感,把伤害他人的自私加诸在穷苦人家身上,但是现实真是如此吗?我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应该不分贫富,而是在于个人欲望的大小吧!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在《寄生虫》的最后一幕,基宇找到了救出父亲的方法,比较符合社会规范所期待的正面方法:「成为有钱人,让老爸离开那湿冷的防空洞。」正要以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做结时,抬起头才发现这是他心中完美的计划,当下的他还在半地下室努力的过日子呢。

硬生生剥夺了他梦想成真的权利,影片在此写下剧终。

导演也许想讽刺当今韩国的社会,并不是如外表所看的那么光鲜亮丽,但是我看完影片,心中更多的是再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无力感,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写实电影该传递的理念,这只会造成社会更多的对立与仇视,有种为了赚钱不断制造冲击的画面、制造话题,而不用负社会责任的感觉。

当然,影片中有一幕,底层家族趁上流家族出外露营时,在别墅客厅饮酒作乐,很感谢上流家族一家人很善良,对员工都很好。此时,底层家庭妈妈喝醉如此说道:「如果有钱,我也选择善良。」导演心中似乎正面认同有钱人也是有好人,但是,那是因为他有钱。

我只能说我尊重导演的愤世嫉俗,但是也要呼吁大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有贵人十养生。」选一项自己有把握的好好努力,有人可以过自己理想的生活一定有原因,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实践。

对于《寄生虫》的底层家族,寄生就是他们最有把握的手段,如果与原先的司机与管家好好合作,无庸置疑的这会是美好结局收场的电影。

家人间的羁绊是陪伴?还是血缘?

在《小偷家族》中才是我比较常看到的现实,穷苦人家通常才是比较乐于分享的,但是因为没有理财的习惯、懒惰的个性,或是先天家庭功能的缺失等因素使的他们的社会阶级不容易攀升。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小偷家族》的片头由收留友里开始,因为不舍她受冻受饿、满身受伤,所以「收留」她。在相处过程中,友里在洗澡时发现柴田信代的手臂上有个和自己相同的疤痕,问信代那是什么,才知道彼此手上的疤都是因为被电熨斗烫伤的。

最终柴田信代因为「诱拐」友里被检察官质问:「我知道你不能生很痛苦,羡慕吗?所以才诱拐了吗?」

柴田信代泛着泪犹豫了一会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母亲很相像。」

原来,是因为同样有被家人伤害过的痛,心里不舍所以「收留」友里,但是因为友里是别人家的小孩,擅自收留他人的小孩,在法理上以「诱拐」起诉;然而原生家庭却可以一问三不知的说:「很感谢小孩找回来了。」

检察官为了使自己的论调更有说服力,问说:「那两个小孩平时都叫你什么?妈妈?母亲?」

柴田信代完全无法回答这问题,因为自己以妈妈的角色在照顾他们,但是因为没有血缘也没有收养他们,平时相处也没有要求两个孩子一定要如何称呼自己,所以只能默默掉泪无法言语。

我想检察官一定很得意,结果跟他想的一样:「诱拐。」

但是检察官不知道柴田信代给了友里满满的爱,让她相信她是值得被爱的,友里甚至愿意把过去穿的衣服烧掉,不再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听话。重新信任他人,找回笑容,开心的与哥哥祥太去公园抓蝉,在这里蝉的蜕变也象征了友里的蜕变,表示友里是真的放下了。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而剧中有两幕悄悄话说明了这一家人的爱,第一次悄悄话是大家去海边玩水,奶奶在沙滩上看着家人开心玩水知足浅笑默念:「谢谢你们。」转至下一幕,奶奶就在家中的睡梦中离世。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第二个悄悄话是在剧终,祥太最终也被送到青少年收留所,开始认真的上课读书,但不时还是会回去找柴田夫妇们,有一天在与柴田治道别上公车后,心中有一句话想告诉柴田治却不敢当面说出口,只能回头望向窗外轻声地说声:「爸爸。」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在小偷家族里,大家都不是最称职的家人,但是都是最懂如何去爱自己所在乎的人。对祥太与友里来说,柴田夫妇、奶奶、姐姐都对他们很好,但是要如何称呼彼此?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好像只能称呼叔叔、阿姨,可是彼此的情感又比这个称谓更密切一些,但又未升华到爸爸、妈妈的地位,似乎现有的称谓都无法描述彼此间的关系。剧终祥太心中肯定了柴田夫妇的付出与爱,柴田夫妇一定很想亲耳听到,想知道孩子们真的有感受到他们的爱。

在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今天祥太真的还叫不出口:「爸、妈。」就表示柴田夫妇对他的爱没有价值了吗?

难道表面上这些称谓会比实际的关怀来的重要吗?

我们不能否认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因为法律赋予人们权利的合法性,但是当法律无法描述一个客观事实时,是要修正法律来符合现况,而并非一昧地相信法律的。毕竟法律是人订的,人的善意不应该因为旧法的不适用而受到惩罚,这会造成对整体社会的不信任,使人失去良知。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个家庭的定义,是否只有透过血缘、婚姻、收养的方式才能说明「家」的合法性,又或是现有的这三种方式仍有无法保障拥有家庭权利的暗数?这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许一般的大众很幸福,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是没看见不代表不存在,既然存在就需要想办法解决,我想这才是社会进步的价值。

不论你我的社会阶层,

因为明白彼此的困境,才更需要相互扶持。

底层家族通常生活环境条件比较不好,在竞争生存上很容易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但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使得他们在过程当中逐渐学会同理一样遇到意外的人。但对上流社会而言,从出生到成年一路顺遂,还要主动去讨罪受,才能体会原来这世界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好过。然而,不论是底层还是上流的人们,都希望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往上爬升,使自己成为日子更好过的人。


《寄生虫》VS《小偷家族》影评:为底层社会诉说的心声


《寄生虫》剧中转折的一幕:上流家族因为大雨提早回家,老管家雯光为了揭发底层家族的罪状,拼了命要跑去跟上流家族告密,结果被新管家(底层家庭妈妈)踢了一脚滚下楼、撞破脑袋,就此解决了竞争对手。

对社会底层而言,想抓住绳索向上爬,微薄的请求上面的人不要用脚踢我,当我还相信努力一定有回报时,请给予我保留歹活的尊严。

人可以有自私的行为,但永远保持理性:「不要伤害他人。」善良是种选择,大家活着也就只是混一口饭吃,更何况剧中老管家的家庭和新管家的家庭都是底层社会的人,如果连同等阶级的人都你抢我夺,那就坐看其他相互扶持的人过更好的生活吧!

彼此都是穷苦人家,互相伸手拉一把

会不会,就是完美的结局?

我想绝对不会那么悲剧。

我们重新反思这社会的种种现象:

  • 总是乱花钱的月光族,只是想与周遭人们分享好东西。
  • 下海赚快钱染上毒品,全都为了帮家里还债。
  • 加入黑帮养活自己,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子女。
  • 盗用公司公款的中年女性,希望有思觉失调症的孩子得到比较好的医疗照顾。

第一句话往往是我们看到事情的表象,第二句话是我们不愿放下表象而仔细聆听的主因。

是不是周遭的你我没有伸手帮助他们,怕牵连到自己,使自己成为了一脚踢开他人的凶手?这个问句可能太严格了,因为自己的生活都不一定太好过了,哪来多余的心力帮助他人,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小偷家族》透过打临工、色情行业与偷窃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这些看起来都是粗活、不光彩的行业,但是这是当下他们想到可以让家人聚在一起的方式。

每个人的天赋、出生家庭、生长环境都不一样,没办法每个人都活成社会期待的样子,我们需要理解他们心中的不得已。虽然努力不一定有同等回报,但是不努力会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记住!当我们爬比较快时,别忘了适时地拉下方的人一把,甚至不要瞧不起正在努力的他们,因为明白彼此的困境,才更需要相互扶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