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不只是通信圈的一句口號,整個產業越來越多強調5G即將釋放的“洪荒之力”。GSMA智庫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產生14億個5G連接(不包括物聯網連接),佔全球連接的15%,覆蓋全球50%的國家和地區。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也曾表示,“2035年,5G將產出價值12萬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類似於電力或汽車的出現。”

剛剛結束的“2018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再一次引起業界熱議5G。作爲5G基礎技術的重要貢獻者和參與者,高通一直在推動5G標準制定、5G技術發展和產業協作,加速5G商用進程。

產業協作,按下5G商用“快進鍵”

如果說,4G開啓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社交軟件、網約車、直播平臺、生活服務平臺等移動應用興起,人們通過手機也能解決喫、穿、住、行,打開了新的生活方式;那麼5G進一步提升網絡速度的同時,還將滲透手機之外的更多垂直行業。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4G/5G業務總經理馬德嘉(Dr. Durga Prasad Malladi)曾撰文指出,5G將成爲一個統一的連接架構,能夠利用不同的頻譜、滿足不同的服務需求、採取不同的部署模式,從而實現萬物互聯。

而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也經歷了從模擬大哥大手機時代到現在,經歷了通信行業每個“G”的更迭。孟樸在主題演講中回憶道,3G/4G時代,運營商與終端廠商溝通時,運營商需求最多的設備,基本都是上網卡;而現在,不論是運營商,還是終端設備廠商,整個業內已經沒有人再懷疑,5G第一輪首發的產品一定是智能手機,因爲早在4G時代,智能手機已經被證明了可以改變生活,這點沒有人再去懷疑。

圖: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關於邁進5G時代的探索也是如此。從CDMA、3G/4G到5G發展的過程中,高通深諳合作之道,致力於與合作伙伴一起推動標準制定和產業協作,在高通看來,這些合作對於技術的規模化部署、商用落地、生態圈建設至關重要。兩年前,業界普遍認爲5G將在2020年實現,現在,這一時間點已然提前——5G將於2019年正式推出;2019年春季,我們將看到5G數據卡和熱點首次亮相;2019年上半年,5G智能手機也將到來。早在2017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高通和全球約20家主流運營商宣佈,將共同支持加速5G的標準化進程,以推動於2019年儘早實現5G部署,通過產業界中的所有運營商、系統設備商、終端製造商,以及高通此類技術廠商共同努力,5G才得以比原計劃的時間表提前一年到來。

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東亞等市場都將在2019年實現5G商用,爲此,高通一直在與全球主流運營商以及華爲、中興和大唐電信等系統設備廠商,進行系統互聯互通測試。整個過程中其實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比如,高通在展臺上展示了一臺與手機大小相仿的5G移動測試平臺(MTP),基於此平臺可以進行5G網絡的互聯互通測試。

除此以外,5G的應用也離不開終端產品。高通正與全球超過20家企業,基於高通全球首款5G調制解調器X50,開發5G終端產品,這些產品預計於2019年登陸全球各個市場。在中國,高通於2018年1月與聯想、vivo、小米、中興通訊和聞泰科技等共同宣佈“5G領航計劃”,助其在2019年5G商用之時,可以作爲第一批首發廠商,在中國乃至歐洲、北美和其它海外市場推出5G終端產品。

“高通植根中國二十餘年,與(中國)廠商的合作可以用一句奧運口號來形容——幫助中國手機廠商更高、更遠、更廣、更好。”孟樸說道,因此2019年,大家會看到很多中國廠商作爲主要的終端發佈廠商,第一批推出5G終端產品進入中國和全球市場。

從CDMA到3G/4G時代,高通一直與中國產業界緊密合作。2010年,全球移動終端廠商前十,中國廠商只佔據一席,而現在全球前十家智能終端廠商裏,中國廠商佔據了七席,這七家也都是高通的客戶。足以看出,高通對於中國廠商的賦能,歷經移動通信網絡一代又一代,1“G”又1“G”。

射頻解決方案:5G終端廠商的必爭之地

孟樸指出,針對5G終端,業界往往關注它的SoC芯片、屏幕和上網應用等功能,但也需要考慮射頻功能,這主要源於兩個原因。

一方面,5G射頻比以往所有的通信技術都更爲複雜。舉例來講,4G時代初期,全球只有16個頻段,到今天也不過49個頻段,即使加上載波聚合(CA),全球4G應用的射頻組合也只有一千餘種。但到了5G時代,各種新頻段組合層出不窮,再加上各種載波聚合的可能性,並且5G後向兼容4G、3G,頻段中的排列組合預計超過一萬種。

就實際應用而言,在4G普及階段,“五模十三頻”、“五模十七頻”等概念成爲手機廠商的宣傳熱點,即支持的頻段數量爲 13 /17個——它不但體現了智能手機兼容不同通信制式的能力,也是手機通信性能的核心競爭力指標;而此前的 2G 手機僅需支持 4 個頻段,3G 手機至少支持 9 個頻段,可見支持頻段的數量在每一代通信系統升級過程中都有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雖然明年中國在5G上的應用可能在6 GHz以下,包括3.5GHz和2.6 GHz,但孟樸認爲,毫米波在5G上的應用宜早不宜遲,要早一點投入使用。2022年冬奧會在保證可靠、安全的情況下,其5G展示效果不能低於2018年的韓國平昌冬奧會和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所以,假設通過毫米波的應用實現20Gbps的傳輸速度,而我們因爲頻率限制、沒有使用毫米波,只能實現5Gbps的傳輸速度,展示和應用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產業界應該更多關注射頻。

高通在射頻和毫米波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推出了毫米波天線模組,以當下智能手機的大小可以最多安裝4個毫米波模組,把整個射頻前端、天線、功耗、濾波器等全部集成到一部手機中,這不失爲一個解決方案。2018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高通憑藉全球首款全集成5G新空口射頻模組獲得“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這是高通連續三年憑藉5G技術和產品獲此殊榮。

5G將變革垂直產業,賦能產業新生態

5G概念一出現,就被業界描述爲“萬物互聯”的基礎。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5G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即eMM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型移動帶寬)、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其中,eMMB的應用場景包括AR/VR、社交網絡、遠程教育培訓、無線家庭娛樂等一些需要超高清視頻數據傳輸的領域;mMTC支撐海量物聯網業務,比如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等;uRLLC則是包括很多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比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工業製造等等。可見,5G應用涉及社會經濟的多個領域。

比如,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在5G部署、提高用戶體驗和增強不同應用場景上,具有很大潛力。這不僅能夠賦予智能手機更多更新的體驗,5G還將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連接架構,連接無線邊緣,爲聯網設備和服務提供更強的基礎能力。因此,高通強調在邊緣計算方面將5G與人工智能相互結合:通過人工智能的應用,我們可以將智能擴展到無線邊緣,解決海量數據帶來的挑戰,從而讓更多設備之間實現直接交流,實現傳遞知識和數據,爲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車聯網,便是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結合一個例子,如果車只跟雲端相連,不能做到車與車、車與人之間相連,應用可能就會受限,所以在邊緣計算還有終端的智能方面,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無線邊緣和終端側的人工智能,是釋放5G潛能的一個關鍵。”孟樸強調,同時高速率、低時延、超可靠的5G網絡也是支撐人工智能服務和體驗的一個關鍵。

比如,5G還將變革垂直行業應用。移動互聯網發展到4G時,運營商、系統設備商、終端提供商,以及高通這樣的技術提供商,組成了移動網絡的生態系統,且到了4G時代又疊加了很多互聯網公司;而5G時代,包括電力、汽車行業、傳統制造行業等垂直行業企業主動和運營商、高通溝通的是“當5G來臨,如何擁抱5G”。以汽車行業爲例,不管是汽車裏的娛樂系統,還是智能網聯汽車,都會是5G應用的場景。

再比如,5G與工業領域相連。孟樸認爲,5G與工業領域融合在中國的意義尤其重大,“因爲中國成千上百萬的工廠都面臨着轉型升級,而4G和Wi-Fi的侷限性,導致無線網絡不能廣泛應用於當前的工業生產裏,很多工廠使用有線的方式接入互聯網。5G到來之後,工廠可以利用5G無線方式操控機器人進行工業製造”。在前不久的高通 4G/5G峯會上,愛立信一位負責5G應用的負責人曾介紹,愛立信工廠已經開始通過5G實現工業的智能製造,使其作爲一個無線應用場景。

“過去30年,大家一起努力協作,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今後30年,大家有機會把世界所有的萬物都智能地連接起來。高通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發展,希望產業各方能夠繼續合作,一起把5G做好,利用5G這個賦能技術,一起改變世界!”孟樸如是說。

高通對於5G產業生態的賦能有目共睹。如今打開高通官網5G頻道,會出現這樣一句slogan:“5G 是未來的基礎,我們爲 5G 奠定基礎”,這句話不失爲高通的寫照,高通創造智能連接技術,率先開展下一個全球無線標準的研究工作,並與行業領導者合作,致力於實現未來的商業前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