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編譯 年雙渡)3月中旬,有機構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導致全球前20大航空公司的總市值已蒸發1/3,高達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5000億元)。而在3月11日之後,隨着全球股市的連續暴跌,航空公司的市值進一步蒸發。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全球航空業大約提供了270萬個就業崗位。目前受疫情影響,數以萬計的員工被暫時停止工作。該協會預計,全球航空運營商今年的客運收益將減少2520億美元,比去年下滑44%。投資銀行傑富瑞的報告表示,本次疫情將成爲全球航空業有史以來遭受的最大沖擊,預計今年全球航空量將下降8.9%。

市值進一步蒸發 全球航空業遭受有史以來最大沖擊

資料圖 圖片來自CNSPHOTO

而《經濟學人》則認爲,這一數字現在看來仍過於樂觀。

疫情對於航空公司的衝擊不僅僅在於人們的出行需求減少。作爲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很多航空公司的利潤率較低,即使是在今天,其現金流也難以抵禦類似“9·11”事件這種級別的影響。來自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顯示,“9·11”事件導致全球航空公司的收入減少了7%,達230億美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皮爾斯表示:“很多航空公司的利潤率相對較低,而債務卻很高,現金流一旦受到較大沖擊肯定會使一些公司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一些原本就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在此次疫情衝擊中倒下已毫無懸念。

現在看來,對於嚴重依賴現金流的航空公司來說,噩夢可能纔剛剛開始。

《經濟學人》表示,很多航空公司在這場疫情暴發之前就已經失速。2017年和2018年,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對120家航空公司的排名中,只有約30家公司盈利。花旗銀行估計,去年歐洲的航空公司總利潤爲7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六家公司佔據總利潤的多數。許多航空公司大量借錢購置飛機,現在因疫情遭到停飛,其損失和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排名中,處於虧損狀態的90多家公司的淨債務(經飛機租賃費調整後)平均是EBITDAR(稅息折舊攤銷及租金前利潤,一項衡量航空公司利潤的標準)的六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在今年1月時,一般航空公司有足夠的現金來償付短期債務的50%至80%,現金量約爲兩個月的收入;但有3/4的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三個月以上的成本——如果它們還能撐這麼久的話。

大型航空公司已經從銀行獲得了慷慨的信貸額度。擁有英國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空集團可以動用19億歐元的循環信貸,英國廉價航空公司易捷(EasyJet)有5億美元的信貸可用。但大多數航空公司,尤其是歐洲和亞洲的公司,除了削減航班和裁員外已別無選擇。

美國目前沒有完全禁飛國內國際航班,航班取消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如西南航空僅停飛了1/5的航班。摩根大通表示,如果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聯航今年的收入只下降35%,那麼到年底它們還將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只要需求開始反彈。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表示,一架窄體飛機停飛一天的成本高達1萬美元,這還不包括空乘人員的工資。而除了面對資金的壓力外,航空公司還要努力取信於乘客,在疫情期間加大機艙的清潔與消毒力度,併爲乘客提供免費的洗手液等。這些措施,也相應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成本。

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波及航空製造等多個關鍵環節。多個航空運營商爲削減開支推遲接收新客機,空客和波音這兩大客機制造巨頭面臨諸多壓力,飛機零部件製造企業的銷售量下滑。波音公司開始爲自己和航空業尋求60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援助,包括政府擔保貸款、現金補貼、稅費減免等。波音公司警告,其收入通常有70%流向合作的1.7萬個供應商,如果無法獲得政府的援助,那麼整個美國航空製造業可能會面臨崩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