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實施校企合作推廣科技成果,是一件學校、企業兩方便利,學校、企業、農民三方共贏的好事。實施校企合作,推廣科技成果,是一件學校、企業兩方便利,學校、企業、農民三方共贏的好事。

  原標題:樂見校企合作“兩利三贏”

  實施校企合作,推廣科技成果,是一件學校、企業兩方便利,學校、企業、農民三方共贏的好事。通過校企合作,能解決科技成果落地問題、科技成果普及推廣難的問題,也能解決農副產品供銷問題

  今年秋天,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北綠嶺集團在河北臨城縣舉辦了核桃採摘節。沒想到,這家地方企業自己辦的採摘節卻吸引了省內外數百名核桃種植戶自發前往參加。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這家企業有一支校企聯合組建的科技扶貧服務隊——以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名字命名的“綠嶺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而且在每年節慶中都有一個傳統保留節目,那就是由該服務隊技術人員現場傳授優質核桃種植技術。

  實際上,綠嶺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是校企合作的產物。筆者認爲,他們之所以深受農村羣衆歡迎,是由於在三個方面放大了科技成果優勢,做到了“兩利三贏”。

  一是通過校企合作,解決了科技成果落地問題。長期以來,很多大學和科研單位雖然有許多科技成果,但推廣率不夠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實踐場所,缺乏推廣對象。沒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只能紙上談兵,難以產生經濟價值,這也就失去了科技成果的價值。河北農業大學與綠嶺集團合作,一方面使學校有了試驗基地,讓科技成果有了轉化之地;另一方面則使企業有了技術支撐,能夠順利引進和培養優質品種,實現產業創新。

  通過合作,以李保國教授爲首的農大師生在臨城培育出了“綠嶺”“綠早”等新品種,奠定了優質新產品增收的基礎;綠嶺集團也通過河北農大支持,在臨城建立了標準化種植優質薄皮核桃基地1.8萬畝,苗木繁育基地2600畝,推行了多種高效育苗和種植模式,基地每畝收益達到4000元以上,實現了校企雙贏。

  二是通過校企合作,解決了科技成果普及推廣難的問題。一般說來,科技成果產生效益與推廣普及率成正比,普及率越大,產生的效益越大;普及率越小,所產生的效益就越小。在這個推廣過程中,有沒有企業這個“放大器”效果很不一樣。李保國綠嶺服務隊僅在臨城就有數萬畝苗木基地,而且綠嶺集團也專門抽調了20多名技術骨幹參與技術推廣,這使科技扶貧服務隊的實力大增。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在15個省份295個縣市推廣優質核桃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200多萬畝。

  三是通過校企合作,解決了農副產品供銷問題。校企合作的技術服務隊不僅能夠傳播科學技術成果,促進企業不斷研發新產品,幫助農民提升種植效益,還是一個溝通市場的橋樑。比如,綠嶺就通過科技扶貧服務隊向全國銷售了6000萬株苗木,開拓出數十種核桃深加工產品,壯大了企業的經營實力。同時,由於新產品的推廣,企業與農民形成了從農資供應到產品收購的供求關係,爲企業建立了廣闊的優質原材料生產基地,農民則能夠直供企業,獲得比自己找市場更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實施校企合作推廣科技成果,是一件學校、企業兩方便利,學校、企業、農民三方共贏的好事。對學校而言,實現了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能夠產生科研成果、鍛鍊師生隊伍;對企業而言,能夠獲取先進生產技能、獲得穩定原料基地、拓展產品空間,實現產銷兩旺;對於農民而言,不出家門就能得到優質農產品種苗、優質農資供應、先進技術支撐,又不愁產品銷路,使增產增收變成現實,這樣的合作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廣。

責任編輯:李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