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一提到这个女人,很多人脑海中会跳出二字:“狠毒”。因为她将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戚夫人变成“人彘”,连她亲生儿子都看不下去。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知常容想从吕雉人生3个阶段经历分析黑化原因。


吕雉跟着吕公逃到沛县,在一次宴会上,吕公看中刘邦,要将吕雉嫁给刘邦。理由就是他会相人,觉得刘邦以后会富贵。为此吕雉的母亲与吕公大吵了一架。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史记.高祖本纪》

母亲的反抗是很无力,吕公的选择就是吕雉的选择,或许她本来可以是沛令家的少奶奶,现在就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成了刘邦的老婆 。

吕雉接受父亲的选择,她也无力反抗,《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她有任何反对意见。

农妇吕雉

嫁给刘邦之后的吕雉不是当少奶奶,而是干起了农活。吕公家要不要干农活不清楚,但刘邦家肯定要干农活。

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在地里干活,这似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那个时候的吕雉还是很善良的。

因为《史记》记载了一个小细节。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里锄草,这个时候有一个老人过来要水喝,吕后就请他喝水。这就是农妇吕雉的善良。


刘邦并没有给吕雉带来幸福,他在丰西泽将那帮服徭役的人放跑了,自己也溜了。虽然沛令是父亲的好朋友,萧何,曹参等人是刘邦的好友,就算有什么相助,也少不了一番折腾,因为秦法严苛。

吕雉并没有怪刘邦,一心一意帮着刘邦照顾家中老小。

吕雉的辛苦付出获得了回报,当别人告诉他刘邦占领了咸阳,再后来别人告诉他刘邦被封为汉王,再后来又有人告诉他刘邦打败项羽占领彭城。

当吕雉满心欢喜在等待刘邦接她去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却发现来的不是刘邦的人,而是项羽派来的人,吕雉成了俘虏,成了人质。

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史记·项羽本纪》

一个农妇突然遇到这样的变故,会有什么想法呢?当时会焦虑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人知道。

当项羽说要把太公烹了,刘邦说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没有考虑过吕雉的感受。虽然刘邦选择了大局,放弃了小家。深陷敌营的吕后又会在想什么呢?当时怕不怕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史书没有记载,但是那种紧张的气氛我们稍一想象就能想出来。


项羽是真的动了杀机,要杀掉刘太公,如果杀掉刘太公,那吕雉留不留,谁又能知道呢?

项王怒,欲杀之。——《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但不管怎么样,吕雉在项羽营中的苦难终于结束了,因为楚汉和议了。

回到汉军的吕雉发现有些不对,因为刘邦身边多了一个女人,美貌的戚夫人。

她发现这个男人根本靠不住,但是自己又不得不依靠这个男人。她根本没得选择,就如同当初要嫁给谁一样没得选择。

这个男人抛弃自己的理由就是自己年老色衰。

大汉皇后

她很清楚自己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自己是正室,是皇后。她手中还有一张大牌——太子刘盈。

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二个字形容她的性格:刚毅。

这是形容男人的词语,现在在吕后身上出现,或许连司马迁也觉得她就是男人。

吕雉不再是当年那个善良的农妇,而是大汉皇后。

她前半辈子一直接受命运的安排,这后半生她觉得要自己作主。

她开始与刘邦斗法。


刘邦说刘盈不像自己,戚夫生的刘如意太像自己,要立如意为后。

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并没有与刘邦起冲突,也没有与刘邦闹,也没有去哭诉自己过的多辛苦,你不能因为当了皇帝就忘记我的功劳。

她利用刘邦当皇帝之后对功臣的不信任感,积极帮助刘邦除掉功臣,最典型的案件就是她与萧何合谋处理韩信。

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后本纪》

同时她开始打造自己的势力集团,比如曾经一直陪着自己在项羽营中受苦的审食其,自己吕家的兄弟和子侄,以及妹妹的老公樊哙。

另一方面她开始拉拢大臣,当周昌坚持反对废掉太子。吕后知道后,就给周昌行大礼。

吕后侧耳於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史记·张丞相列传》

皇后给大臣行的礼是跪谢,从这一个小细节就知道这早就不是农妇吕雉,而是能屈能伸,能掩盖自己情绪的吕后。


她最后还让吕家兄弟出面,成功让张良表态支持刘盈为太子,张良的表态迅速扭转了局面。

当商山四皓出现的时候,刘邦才明白,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吕后赢了。

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史记·留侯世家》

夫妻之间的斗法,吕后赢了,刘邦承认自己败了。

称制吕后

尝到自己作主的甜头的吕后变了,变成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因为她不愿意自己拥有这一切的再一次失去。

她的心肠不再有善良,只有狠毒。

当年那个主动给老人水喝的吕雉不见了,变成一个霸气十足的女皇,一个眼中只有权力的女皇。

在她的眼中,只要是对她有一点威胁的,她都要除掉。

当她将戚夫人变成人彘,还让自己的儿子来看。

汉惠帝说了这么一句话: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记.吕后本纪》

刘盈觉得这还是自己的母亲吗?这么歹毒。刘盈的悲伤并没有唤醒她的良知,她继续残害刘氏宗亲。


她已经与那个为了逃的快一些推下自己的孩子的刘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刘盈只是她获取权力的工具,而不是儿子。

当儿子死的时候,她掉不下一滴眼泪,她忘记自己是一个母亲,她只记得这天下是她作主的。

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史记.吕后本纪》

因为她在担心,她还能不能在这个男人为主导的地方混下去,她在担心她自己还能不能为自己的命运作主。

当汉初功臣听从张良儿子的建议,将权力都交给吕家的吕台、吕产、吕禄。吕后才放声大哭,因为她知道接下来自己还能作主,这时候她才回想起自己唯一的儿子先她而去,她是一个母亲。

如此狠毒的吕后过的快乐吗?


她临死说了什么呢?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史记.吕后本纪》

她后半生虽然说能自己作主,但临终还要交待吕家不要给自己送丧,连普通人享有的亲人送葬的待遇她都主动拒绝。她打拼一生并没有给自己赢得安全感,相反一直活在不安和高度紧张之中。

或许此时的她眼中已经没有亲人,只有权力。

纵观吕后一生,看似后半生是由自己作主,但仔细看她的一生有哪一天是自己作主的?都是被形势推着被迫作出的选择。或许她在临死之时会怀念当初那个在田间带着两孩子劳动的场景,因为虽然苦,但也心安。

一切都不可能回头。财富,地位,权势,哪一样不是要付出代价。就算吕后说不要财富和权势,她有得选吗?有机会选吗?如果上位的是刘如意,那戚夫人会不会也像吕后一样对待刘盈母子呢?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公元前180年,吕后结束了一生,吕后死后不久,她亲手搭建起的吕家权势也被扫的一干二净,这或许是对她残暴的后半生的一个回响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