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當代書法的發展有自己認定的一個方向:“字古式新”,這也是我的創作理念。什麼是“字古式新”?爲什麼要“字古式新”?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以下是我的思考。

寫字要古,爲什麼要“字古”?因爲古人比我們寫得好,無論是其書法技巧、韻味、氣息、內涵,都比今人要好,這是客觀事實。因此,學習書法必須繼承傳統,追本溯源。

晉 王羲之作品 《姨母帖》

古今生活方式、環境、態度的不同造成古今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包括書寫方式的差異。古人從小用毛筆寫字,這叫“童子功”,而且一輩子用毛筆書寫這叫畢生窮修之功。今人能如此者,幾乎沒有!古人生活環境單一,生活節奏慢,沒有電子設備,少誘惑、不浮躁,潛心讀書、思考、書寫。慢的狀態下,心態寧靜,自然能讀書細緻、思想深入、書寫從容。這些是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人根本做不到的。因此當代人的書法功力自然不能與古人相提並論。

宋 黃庭堅作品 《廉頗藺相如傳》(局部)(滑動圖片)

多年前我就提出過當代書法“尚式”論,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分析和判斷,而不是一種定論。因爲晉代“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清“尚態”,“韻”“法”“意”“態”都讓前人崇尚過,當代“尚”什麼?不能盲目。既然字寫不過古人,“式”能不能超越古人?如果能把古人沒做過的“式”進行深入探究,有了這個切入點,當代書法或許就有了發展空間。何爲“式新”?就是表現形式要新。古人寫字強調實用功能,審美功能只是實用功能的附加值。雖說歷代流傳下來的碑帖都是精品、經典,但是古人並不專門搞創作、辦展覽,只是寫信、奏章、詩文、兵書、經書、賬本、藥簿等,自然不會在書寫時刻意考慮作品的藝術形式、外在美感、整體面目、視覺衝擊等。當代書法,拿起毛筆就是在搞創作,強調形式感、空間分割、形式構成、疏密關係、前後呼應、左右關照和墨的使用,等等,這些與古人寫字完全不同。當代以審美功能爲主的書法,把寫字轉變成藝術,把工具性轉變爲藝術性,使得書法在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身份逐漸被認定和確立,成爲一門純粹、獨立的藝術。

劉洪彪作品 (滑動圖片)

“式”是文學、美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一系列綜合素養的跡化和表徵。“內形式”和“外形式”都是“式”,“形式即內容”“形式即文化”,內、外形式要並重,缺一不可。“內形式”是書家自身要做的,是章法、空間布構、字的態勢等。“外形式”是作品如何裝飾、裝置,如何設計、塑造展覽,如何讓觀衆觀展時產生視覺美感和心靈感應,這就是形式的魅力。現在一個接一個的書法展覽,沒文化、沒審美高度的展覽形式比比皆是,讓書法穿盛裝,讓書法住別墅,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三加七等於十,十分好看。把“式”做好,字和“式”完美結合,當代書法作品才能十分好看,纔有可能與古人寫字十分好看相媲美。我堅信,只要高標準地做下去,在藝術繁榮的當代,書法的影響就會慢慢地擴大,我們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書法盛世。這是當代書法發展的出路,是書法人努力的方向,我欣喜地看到很多人都在做,且做得很好。

當代生活的便利、科技的進步,書法創作工具材料的豐富、學習途徑、渠道和平臺的多樣化,都是當代人趕超古人的優勢。古代書法向當代書法的多種轉變,也是趕超古人的理由。書法的實用功能向審美功能的轉變,小字小幅向大幅鉅製的轉變,指腕運動向肩肘運動的轉變,几案展讀向廳堂掛覽的轉變,識文斷字向抒情表意的轉變,所有這些轉變都要求我們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創作方式。臨摹古人只是手段,領會並融通古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塑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法形象。一個獨立的書法藝術家就應該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創造精神,一是不因襲古人,二是不尾隨時賢,三是不重複自己。尊崇傳統,但師古而不泥古;尊重師長,但學人而不同人;塑造自己,但不能一成不變。

所謂書法創作的度量衡,我用十個不等式來解析。

第一,書寫不等於書藝。

無論是圈內還是圈外,無論是高層還是大衆,多數人對書寫和書藝,也就是對一般的寫字和書法藝術兩者的差異及其相互關係還沒有真正深入的認知,所以就出現許多誤解、誤判和誤導。

第二,守法不等於守舊。

寫字爲文都要守法,書法有基本法和最高法。基本法就是筆法、結構、墨法和章法,最高法就是辯證法,是上升到哲學高度的。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的關係,需要辯證地對待。文藝作品沒有矛盾就沒有戲劇性,沒有懸念、沒有節奏感,也就毫無吸引力。但是守法不等於守舊,任何事物都不會以一個固定形態永遠存在,要領會古法、融通古法,創新發展。

第三,嚴謹不等於拘謹。

一個書法家,身爲文人,要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神;身爲藝術家,又要在書法有法的基礎上,創作出其不意、與衆不同、風格獨特的作品。要在理性調控下感性書寫,把握好理性與感性、嚴謹與拘謹的度。

第四,流利不等於流滑。

凡事熟能生巧,熟練後,書寫才能流暢率意。但熟練又極易行筆過快,過於流利導致流滑和粗糙。

第五,輕鬆不等於輕率。

書法家應有率性輕鬆的創作意識,自然流露情感,真實地發揮自身當下的創作水平。但也不能鬆懈、漫不經心,謹防輕率和輕佻。

劉洪彪《草書創作九式》

第六,粗獷不等於粗野。

粗獷是一種藝術風格,凡有粗獷風格追求的書法家,都喜歡草原、沙漠、戈壁、大海的宏闊和曠遠,書寫頓挫分明,飽蘸濃墨,作品具有衝擊力,但是粗獷過度便成粗糙、粗野,粗心大意,粗枝大葉,看上去豪放雄強,實則空洞無物,鼓努爲力。

第七,放膽不等於放蕩。

最近我寫了一篇小文,《臨摹要像,創作要放》,臨摹要像就是借臨摹規範筆法,借臨摹找到古韻,借臨摹去除習慣性的不良寫法。臨帖的過程當中學到了古法,並將古法化爲己有,纔有可能具備自由書寫的條件。創作要放,是因爲創作不是模仿,不是複製,創作要抒發性情,要表達自我,所以要放鬆、放膽。但如果放膽過度,以致放蕩不羈、放任自流,那就可能會對高貴、高級、高雅的書法造成傷害,是一種褻瀆。

第八,生拙不等於笨拙。

生拙也是一種藝術風格,很多人不喜歡太美太媚的書風,有意追求不靈動、不順暢的生澀之氣,類似詼諧幽默的小品相聲。但如果沒把握好生拙的度,沒修煉出達觀的心性,故作生拙,就真的笨拙、呆傻了。

第九,均衡不等於均勻。

無論寫什麼書體,追求什麼風格,最終都要給人完整、和諧、均衡的作品形象。有的書家將均衡和均勻混爲一談,比如在寫草書時疊格子,寫得整齊、乾淨、平均,這和印刷機、噴繪機、刻字機有什麼區別?我們需要的是在製造矛盾又解決矛盾,最後達到均衡的藝術效果。

第十,簡約不等於簡單。

世界上最簡約的藝術就是書法,書法藝術的特質就是簡約、精準、恰到好處、大道至簡,這就是簡約。但簡約不是簡單,簡單到平鋪直敘、直來直去,那就一覽無餘、無內容可察、無韻味可品了。

劉洪彪作品 《致劉秀蘭姐》

總而言之,書法創作的度量衡,可以用一個“中”字來概括。爲什麼用“中”字?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藝術講究中和之美。在我看來,如果要選出漢字的第一字,非“中”字莫屬!我們的國家就姓“中”,最早起用“中國”的地方是河南,叫做中原之國,簡稱“中國”。河南人總是說“中”,凡是對的、好的、可以的,那就是“中”。所以,書法創作的度量衡就是在一個問題的兩極之間找準一個度、一個平衡點,這個度量衡適中了,那就“中”了。

來源 :中國書法報

免責聲明

我們特此聲明:本訂閱號所轉載的文章均經原作者授權許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若所轉載文章中的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