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杰,1941年8月生,笔名鲁岩,斋号挥云斋。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现为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等。曾担任全国届展、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讨论会、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奖)和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及评委会副主任。

他自幼从柳公权入手,后习褚遂良并广临汉碑及晋人书札。小楷取法钟繇,创作以隶、草为主,笔势灵动、姿致逸生、时出新意。其书法为故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等中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周俊杰书学要义》、《书法复兴的寻绎》、《当代书法艺术论》等著作及作品集三十余种。曾应邀出访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展览、讲学。

他曾举办“周俊杰书法艺术展”、“《大风歌》——周俊杰书法作品展”。2013年,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名篇•名家•名作“三名工程”书法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

【周俊杰:创作基于“新古典”】

每个人的创作都基于一定理念,故当代书坛因观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我的创作基于“新古典”,前提首先是要深入、真切地把握经典书法的形质及美学内核,重点是秦汉人的厚重气息和童心感,再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审美追求选择书体及形式风格。而具体创作中则抛却概念和种种教条,更不去迎合什么,特别强调强烈而磅礴的生命力,用全部生命投入到创作的进程之中。

“新古典”本身即强调用全部激情去创作,跟着感觉走。具体创作时,已将概念的东西抛却,可能会融合包括现代诸流派中可资借鉴的元素,从而达到不属于任何流派、完全自由的、可“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用爱默生的话说,使作品充满“灵魂的活力”。我甚为欣赏胡抗美先生“让书法回归于艺术”的观点,而不是让书法成为离书法颇远的一些观念和其他文化形态的附庸。

我们所谈的“创作”,始终是站在艺术创造这一最高层面上进行的,而欲进入这一层面,必须基于极为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音乐、绘画等要经过从儿时起最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而有人认为,搞书法只要认识汉字掂起毛笔挥运就行了,对书法创作的认识偏差使很多人只能停留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之外,难以在创作中与生命的轨迹同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