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冈作品展

主办单位:上海八号桥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策展人:鲍颖

开幕时间:2019年10月26日 10:00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9:3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247号)

曹吉冈的石如云动

夏可君

曹吉冈选择了坦培拉这种古典油画的材质,但这种材质却又最好地回应了水墨渗染与晕化的触觉与味觉感知诉求,因为坦培拉的画法在技法上要求反复做底,不断打磨,让每一次的痕迹都余留下来,因此形成了一层层透明的痕迹,如同水墨晕染留下的痕迹,似乎每一次打磨都是对消失之物的挽留,仅仅是余痕的不断覆盖。因此,当曹吉冈去画一幅看似风景的作品时,面对一堆山石时,在绘画上却仅仅留下一种余象,这就是他独特地把山石风景以水墨晕染的笔法加以虚化,有时候看到的就似乎是一幅古典宋代的水墨画,画面上大量墨痕流淌下来,整体的气象上保持风景与山水的恢弘气势,似乎就是水墨画经过时间的风化之后留下的一些抽象性的墨痕与墨影,还在呼吸,还在蠕动。

这种余象化的观照方式,让石块有着虚化与厚实的触感,有着渗染与塑造之间的张力:一方面,看似虚化,因为反复的冲淡,以及局部的抽象化处理,画面似乎被一种苍茫而浑然的气息所笼罩,恢弘而沉着;但另一方面,石头质地的触感却又在反复罩染中得以保留,山石有着明确的轮廓与形态,有着强烈的雕塑感,因此虚化并不简单是薄化,也是虚厚,有着内在的厚度,这也是坦培拉带来的强度,与水墨材质不同的地方。但曹吉冈却不可思议地结合了二者。曹吉冈对坦培拉的使用,保留了西方古典绘画技术的细腻与造型,让颜料沉浸进入到布面里面,不同于油画比较注重强烈的表面光感,曹吉冈发现坦培拉更为沉静内敛,更为对应于自己对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那种品质,而且在坦培拉的透明与光滑的触感中强化水性与渗染的水墨性,既能渗化又能造型,在回应着塞尚所面对的疑惑——古典造型的持久坚固性与印象派视觉的模糊变化性,而找到了他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且有着温润的玉质感,又是与西方的珐琅触感不同的。

让自然的石块在保持自身的气骨时,还自然地飘散,坚硬的石头开始离散,如同被风吹散,在一片零落的素白中,活化了传统“石如云动”的气感,如丝如缕,化实为虚,化石为雪!这是自然的活化。

部分作品欣赏

平远2 亚麻布坦培拉 80×200cm 2007年

云台山 亚麻布坦培拉 240x200cm 2011年

蓝山 木板坦培拉 30×30cm 2013年

华山之象4 亚麻布坦培拉 30×35cm 2014年

华山之象6 木板坦培拉 30×30cm 2014年

石如云 木板坦培拉 30×35cm 2015年

林虑山写生 木板坦培拉 30×40cm 2017年

秋山静月 亚麻布坦培拉 120×120cm 2017年

空寂 亚麻布坦培拉 100×210cm 2017年

冷境1 亚麻布坦培拉 100×160cm 2018年

冷境4 亚麻布坦培拉 150×50cm 2018年

2019 No.1 亚麻布坦培拉 100×160cm 2019年

画家简介

曹吉冈

1955年 生于北京

1984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1-2015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

展览:

2018年 十五章·曹吉冈作品展 筑中美术馆

2015年 曹吉冈小作品展 筑中美术馆

2014年 空寒——自然的虚托帮 索卡艺术中心

2013年 墨以象外——中美艺术家联展 中国美术馆

2011年 付出与获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术馆

2008年 ‘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 中国美术馆

2007年 对应·应对——2007中美艺术家作品交流展 中国美术馆

2001年 岁月之声——李天祥、赵友萍、赵友兰、曹吉冈、何卫、何宁六人家族联展 上海美术馆

1992年 曹吉冈画展 中国美术馆

1990年 何孔德、曹吉冈、何卫、何宁四人家族油画展 新加坡

获奖:

1991年 《深谷浅溪》获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银奖

1999年 《苍山如海》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获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美展银奖

2014年 《狮子林》获法国美协沙龙展金奖

出版:

《一片远山》 外文出版社 2011年

-END-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

官网:http://www.art579.com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