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與金國,自從紹興和議之後,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但很快,便隨着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的野心而破滅,幸虧完顏亮不得人心,在南征途中就被部下弒殺,繼位的金世宗完顏雍隨即與宋朝達成了和議。

宋高宗在位幾十年,後期之時,便禪位給了養子趙昚,也就是後來被稱爲南宋第一明君的宋孝宗 ,宋孝宗早在爲建王的時候,就曾經請求帶兵北伐,但被宋高宗嚴厲呵斥,隨着他掌握大權,他便迫不及待的展開北伐。

但時過境遷,情況早已經和幾十年前大不一樣了,幾十年前,南宋有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的頂級名將,還有數十萬精銳的部隊,而如今,軍隊戰鬥力低下,早已經不堪大用,因而宋孝宗的這次被稱爲隆興北伐的戰爭不了了之。

再下面的一次北伐,要到宋寧宗時代,權臣韓侂冑掌控了朝政,而韓侂冑是極力主張北伐的,此時的情況,對於南宋來說 還算是比較有利,金國境內起義蜂起,而南宋在長期的積累之中 積攢了實力。

公元1204年,辛棄疾得到了宋寧宗的接見,與辛棄疾長談一番後,宋寧宗決定起用這位年已65歲的老將,辛棄疾隨即被委任爲鎮江知府。

江是軍事重地,固守長江天險,也是北伐的起點。

開禧二年,北伐開始。

北伐一開始,宋軍取得了接連勝利,北伐當年四月,武義大夫畢再遇出其不意的攻入泗州,打得金兵措手不及。畢再遇豎起大將旗,喊話道“我乃大宋畢將軍也,中原遺民可速降”於是城中漢官出降。

宋軍乘勝追擊,戒了攻下虹縣,新息縣,褒信縣,真可謂旗開得勝。

棄疾赴任鎮江之後,也開始了北伐準備,他挑選各地壯丁編練,將淮之東西分爲兩屯,每屯兩萬人,然而沒過多久,辛棄疾就遭人嫉恨,被免了官。他爲北伐做的準備,還沒有來得及實現,就又一次半途而廢。

而宋軍的勝利形勢戛然而止,因爲鎮守川蜀的將軍吳曦和金人達成了祕密協定,按兵不動,事後金國封他爲蜀王,這樣一來,宋軍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一下失去,而隨着吳曦的投降,暗中投靠金國的將領越來越多。

接連的潰敗讓南宋自亂陣腳,韓侂冑幾乎無力招架,甚至自己出錢二十萬,補助軍需。

其實此時的金國也是強弩之末罷了,女真人的勇猛善戰早在中原的紙醉金迷之中被腐蝕殆盡,他們依靠的主力部隊 實際上是被他們瞧不起的漢軍,但金國人非常瞭解南宋這個對手。

於是竟然送信給南宋,說只要南宋肯稱臣,以江淮之間劃界。若是肯稱子,則以長江爲界。並且還要將韓侂冑的首級送給金國,增加歲幣,方可議和。

侂胄見此信大怒,決心再戰,可這時朝中無人,他才又想起辛棄疾來。

可是這時的辛棄疾已經病重了,他躺在牀榻上,再不是當初那個“沙場秋點兵”的戰將了,使者只好回去,而不久之後,68歲的辛棄疾大喊“殺賊!殺賊!” 繼而於家中去世,這是開禧三年九月初十的傍晚。

辛棄疾去世五十七天後,想再戰的韓侂冑與主和派的矛盾越來越大,開禧三年十一月初三,在史彌遠等人的指使下,韓侂冑在上朝時被突然襲擊,並被劫至玉津園內夾牆害死。

暗殺成功之後,他們纔將此事報告宋寧宗。皇帝無可奈何,只能同意了金國的全部條件,將韓侂冑的首級送了過去。宋朝將韓侂冑斥爲奸臣。

諷刺的是,金國人反而稱讚韓侂冑爲忠臣 並給他上了“忠繆”的諡號。

開禧北伐,在一個錯誤的時間,發動了錯誤的戰爭,在幾十年之前,最該北伐的時候沒有行動,幾十年之後,便再沒有那樣的大好時機了,即便後面有着一次所謂的“端平入洛”,但那次北伐,不過是得到了千里白骨露於野的荒地罷了,對於南宋並無任何裨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