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孩子拥有一颗羞耻心,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能认真地听从家长的教诲,或是未经家长批评自觉去改正,这便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现。相信在妈妈的教导下,果果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即使没有妈妈的提醒,也会遵从内心,及时改正孩子到了3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认识自己自己的错误。

孩子的羞耻心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一种道德情感。保护并培养孩子的羞耻感,可以让孩子自觉抵制一些不良行为和错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莫大的意义。《礼记·中庸》中有“知耻近乎勇”的说法,即知道耻辱就是一种勇敢,为什么这么说呢?通常来说,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碍于自己的面子,或是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并不会主动去承认错误,而个有羞耻心的人会有一种“忏悔心理”,能直面错误,并改正错误,这一行为就是勇敢的表现。如果孩子拥有一颗羞耻心,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能认真地听从家长的教诲,或是未经家长批评自觉去改正,这便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现。


周六的时候,妈妈带果果到博物馆参观,回到家里,妈妈发现果果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两块很漂亮的鹅卵石,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果果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原来,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果果看到人行道旁的鹅卵石很漂亮,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捡起来藏在了自己的小背包里。听完果果的解释,妈妈并没有大声斥责果果,而是告诉果果,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博物馆的鹅卵石是公共财物,即使自己再喜欢也不能占为己有。然后妈妈还让果果写了一封道歉信,并陪着果果一起把鹅卵石送回博物馆。


走到博物馆的门口时,妈妈并没有领着果果进去,代果果向博物馆工作人员道歉,而是等在路口,让果果自己去处理问题。果果站在博物馆门口犹犹豫豫,站了半天,最后红着小脸把鹅卵石和道歉信交到了位工作人员手里,果果妈妈为什么要让果果一个人去道歉呢?其实妈妈这样做是在培养果果的羞耻心,强化她的自制力。相信在妈妈的教导下,果果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即使没有妈妈的提醒,也会遵从内心,及时改正孩子到了3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认识自己自己的错误。


也开始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时如果自己做错了事,受到大人的批评,他们会产生一种羞愧感,典型表现是脸红、低头不语、逃跑躲藏等,不过这些行为只有在大人的“刺激”下才会出现。而到了5岁左右,不需要成人的“刺激”,孩子已经能独立地表现出羞耻心了。当他们感到羞愧时,表现不再是简单的脸红、逃跑等行为,其内心活动也开始丰富起来,比如他们会感到不愉快,甚至有些痛苦,开始自责自己的错误行为,等等。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羞愧感也越来越强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呵护孩子的羞耻心,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更不要羞辱、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当然,适当的批评也能加深孩子对耻辱感的认知,不过要掌握分寸,并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比如:家长要做好榜样,让孩子知道羞耻心的重要性;当孩子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时,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促使孩子产生羞耻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多与同伴交流、玩耍,互相分享犯错后的体会,强化孩子的羞耻心;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