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化的接轨,英语成了中国人必学的一课,但是现在有不少的网友吐槽英语四六级太难考了,如今中国汉语也走向了世界,2018年11月26日,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在“圆桌会议”上正式宣布将汉语纳入“高考”。


中国的汉语跟汉字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汉字在7000~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刻画符号,根据《礼记·中庸》载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周朝当时就已经进行了文字统一。

周朝的汉语是用“雅音”作为共同语言,《诗》、《书》、执礼,皆为雅音,到秦朝一统天下才规范了文字,小篆成为了官方文字,但诸侯分天下时,早已经产生了自己的语体,因此在汉语当中就诞生了方言。


在中国有一句话正好可以用来体现地域方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而汉语大致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现代汉语,上古汉语也就是周初时期分封八百诸侯的:“五方之民,语言不通”。

中古汉语是从南北朝至宋朝前期,方言体系也是从在这个时候彻底固定,我们用的现代汉语就是从白话文演变而来,1958年,中国为了能够更好的扫盲,不仅仅简化的汉字,更是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三者进行拼读之后,可以很好的拼写每个人名、地名,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从而没有走上拉丁化,正是这份独特的魅力,也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

但是外国人都纷纷吐槽,汉语实在是太难学了,那么汉语到底有多难学呢?David Moser(莫大伟)是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学的硕士和博士,他在北京已经生活了25年,并担任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副院长。


他正是因为痴迷中国汉语才来到中国,他也编写了不少关于汉语的研究的书籍,其中就《十亿人的声音:一场定义现代汉语的斗争》又或是《中文为什么这么难学》中也是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第一是中文的书写系统比字母要复杂很多,英语只是固定的26个字母,但是汉字上、下、左、右字体结构十分繁琐。


第二是中文还有一些形声字,例如鸠,它是“九”和“鸟”组成,分开是一个是数字,一个是动物,但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不同的意思。

又或是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武”和“信”又是“止戈”“人言”的结合,这种成语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可能连中国人都很难意识到。

David Moser的这篇文章也是引起了网友很大的热议,其实他认为汉语难学也很正常,毕竟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汉字发展演变了几千年之久,自然而然也是有着中国的独特魅力。


像是俄罗斯的汉语高考,是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但是仔细看,会发现,我们就跟外国人考中国式英语一样,一脸懵逼。不过从俄罗斯的高考来看,中国汉语成为“国际语”也是迟早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