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孩子擁有一顆羞恥心,在犯了錯誤的時候能認真地聽從家長的教誨,或是未經家長批評自覺去改正,這便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現。相信在媽媽的教導下,果果以後碰到類似的事情,即使沒有媽媽的提醒,也會遵從內心,及時改正孩子到了3歲左右,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開始認識自己自己的錯誤。

孩子的羞恥心是在其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是以自尊心爲基礎的一種道德情感。保護並培養孩子的羞恥感,可以讓孩子自覺抵制一些不良行爲和錯誤,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着莫大的意義。《禮記·中庸》中有“知恥近乎勇”的說法,即知道恥辱就是一種勇敢,爲什麼這麼說呢?通常來說,人在犯了錯誤的時候或是礙於自己的面子,或是由於一些其他原因,並不會主動去承認錯誤,而個有羞恥心的人會有一種“懺悔心理”,能直面錯誤,並改正錯誤,這一行爲就是勇敢的表現。如果孩子擁有一顆羞恥心,在犯了錯誤的時候能認真地聽從家長的教誨,或是未經家長批評自覺去改正,這便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現。


週六的時候,媽媽帶果果到博物館參觀,回到家裏,媽媽發現果果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兩塊很漂亮的鵝卵石,在媽媽的再三追問下,果果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原來,在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果果看到人行道旁的鵝卵石很漂亮,趁媽媽不注意偷偷撿起來藏在了自己的小揹包裏。聽完果果的解釋,媽媽並沒有大聲斥責果果,而是告訴果果,作爲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博物館的鵝卵石是公共財物,即使自己再喜歡也不能佔爲己有。然後媽媽還讓果果寫了一封道歉信,並陪着果果一起把鵝卵石送回博物館。


走到博物館的門口時,媽媽並沒有領着果果進去,代果果向博物館工作人員道歉,而是等在路口,讓果果自己去處理問題。果果站在博物館門口猶猶豫豫,站了半天,最後紅着小臉把鵝卵石和道歉信交到了位工作人員手裏,果果媽媽爲什麼要讓果果一個人去道歉呢?其實媽媽這樣做是在培養果果的羞恥心,強化她的自制力。相信在媽媽的教導下,果果以後碰到類似的事情,即使沒有媽媽的提醒,也會遵從內心,及時改正孩子到了3歲左右,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開始認識自己自己的錯誤。


也開始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時如果自己做錯了事,受到大人的批評,他們會產生一種羞愧感,典型表現是臉紅、低頭不語、逃跑躲藏等,不過這些行爲只有在大人的“刺激”下才會出現。而到了5歲左右,不需要成人的“刺激”,孩子已經能獨立地表現出羞恥心了。當他們感到羞愧時,表現不再是簡單的臉紅、逃跑等行爲,其內心活動也開始豐富起來,比如他們會感到不愉快,甚至有些痛苦,開始自責自己的錯誤行爲,等等。隨着年齡的繼續增長,孩子的自尊心越來越強,羞愧感也越來越強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呵護孩子的羞恥心,比如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更不要羞辱、指責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當然,適當的批評也能加深孩子對恥辱感的認知,不過要掌握分寸,並注意批評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羞恥心,比如:家長要做好榜樣,讓孩子知道羞恥心的重要性;當孩子做了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時,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促使孩子產生羞恥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多與同伴交流、玩耍,互相分享犯錯後的體會,強化孩子的羞恥心;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