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糖尿病诊断后分为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认识误区

误区一:吃太多会导致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毕竟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吃甜食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是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体重增加、超重、肥胖,这是很明确的糖尿病危险因素。

误区二:糖尿病人一定要使用胰岛素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并不低,他们的血糖控制不好在于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弱化。所以2型糖尿病最初的治疗是建议药物治疗的。另外2型糖尿病非常注重生活的管理,减少压力、调整饮食、规律运动都是治疗的方式,不是优先考虑胰岛素。

误区三:很多人患糖尿病多年都没事,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平常没什么不舒服的,就是血糖高一点,完全不影响生活,不用太在意。其实糖尿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你看不见的症状下,它已经在悄悄伤害你的身体了。比如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果对于高血糖视而不见,最终会对身体很多器官造成损伤。

误区四:既然糖尿病没法根治,就没必要运动

运动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很重要的方式,虽然糖尿病没法彻底治好,但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能够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生活方式上注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可以很好控制糖尿病。

误区五:胰岛素用多了有发胖风险

我们身体本身就会产生胰岛素,所以胰岛素本身不会增加体重。那么为什么很多小伙伴使用胰岛素后变胖了呢?其实这是我们身体回归正常代谢的一个表现。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就是血糖代谢障碍引起的体重减轻,所以用了胰岛素之后体重会恢复一点。另外如果使用了胰岛素,体重实在超重过多可以请医生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误区六: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以后会失明或者截肢

糖尿病患者肯定会担心新闻中那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在自己身上。确实如果不加控制,任由糖尿病发展下去,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会增加。不过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整、药物治疗、合理的运动,做到这些,常见的并发症是可以尽量减缓或者避免到来的。

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

01

糖尿病教育

增加糖尿病的知识,减少无知的代价。另外需要心理调整,使糖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的有这么两个极端——一个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另一个是:特别紧张、心情焦虑。这两个极端都不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02

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有的人是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打胰岛素,就饮食控制,锻炼身体就可以了。有些人不能锻炼,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控制饮食的。饮食治疗在糖尿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把饮食治疗总结成六个方面:①控制总热量;②合理配餐;③少量多餐;④多吃高纤维食品;⑤清淡饮食;⑥戒烟限酒。

03

运动治疗

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进行有氧运动。持之以恒,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5天以上,年轻人每天都要锻炼30分钟到1小时,老年人不要低于30分钟即可;量力而行,年轻人可以剧烈些,心跳可以快一些,对于中老年人合适的心率=170-年龄。

04

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特点急性阶梯方式治疗,即先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如病人已认真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2~3月,血糖水平仍未达标,则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并视病情需要进一步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或联合口服降血糖药盒胰岛素;若胰岛素的需要量每日超过30U,则增加一种口服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05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血糖(SMBG)是近几年来糖尿病病人管理方法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重要的技术进步。通过小巧、便携、易于校正的血糖测定仪,将一滴血滴在试纸条上,测定仪可快速用数字显示血糖值,为糖尿病病人和保健人员提供动态数据,经常观察和记录血糖水平,大大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来源:健康江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