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世界裏,95後甚至00後的話語權已經越來越大。他們都在關注什麼內容?對內容的品味又有哪些偏好?NewsWhip 的一份調查報告對此進行了詳細梳理。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網易新聞學院(ID:號we_know_media),出品:外言社,編輯:王茸,原文標題:《95後內容偏好報告:現在的年輕人究竟喜歡看什麼?》。

到2019年,全世界範圍內3歲至23歲的年輕羣體將佔到總人口數量的32%,已經比千禧一代(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出生的人)的比例更大。到2020年,這個數字還會提升到40%。

在美國,青少年人口總數在6000萬左右,他們的直接年消費數額達到440億美元,而間接影響到的家庭年消費數額更是能達到2000億美元左右。

95後的內容偏好和內容消費習慣有哪些?NewsWhip基於過去一年統計的社交媒體數據,推出了一份研究報告——《95後內容消費趨勢》(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Gen Zcontent for 2019)。

一、社交網絡上,95後的聲音正在崛起

在目前的社交網絡上,主導話語權的仍然是千禧一代,但95後的比重正在增加,專門面向他們的內容,在過去三年中有了明顯增長。與這個增長趨勢相反的是,60後、70後的內容參與比重逐漸下滑。

不同時代的羣體,關注的內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先說相同之處:從60後到95後的所有人,都會在網上參與和自己成長年代相關的內容,尤其是搞笑話題和問答測驗。

(關於每一代人的頂級文章 / 根據Facebook參與度排名: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是如何摧毀美國的;60後和70後正在改變工作的本質;繼續吧,千禧一代,摧毀我們;反槍支生命大遊行證明了95後勢不可擋)

下圖是網絡上關於80後和95後內容的對比。對於80後,社交媒體上的內容更多是在探討他們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而對95後則是更多探討對文化領域的影響。

同時,不同時代的人之間也存在偏見。比如60後和70後總被描述爲“閉目塞聽”,而95後則被認爲是“無知”的代表。

二、95後年輕人究竟愛看什麼內容?

根據皮尤調查顯示,如今美國95%的青少年都能接觸到智能手機,45%的青少年能“頻繁上網”。他們消費和分享內容的平臺也是非常多元的,在13~17歲的青少年中,YouTube和Instagram的使用頻率最高。

那麼,能夠激發95後興趣的內容要具備哪些特徵?先看一個簡單總結:

“讓我高興”:有趣搞笑、稀奇、能引起共鳴的內容。“我們支持你”:倡導包容、社會責任的內容。“這是另一個我”:具有社羣性質,讓他們感同身受的內容。“我喜歡”:流行文化中跟95後興趣/趨勢相關的內容。

1. 真誠分享個人經驗的內容——給他們認同感

社交網絡伴隨95後成長的過程,對他們來說,線上線下、圈內圈外的分界是從來不存在的。

他們很喜歡關注自白型的個人經驗分享。Smosh和BuzzFeed的一些趣味推文彙總就深受他們歡迎,這類講述普通人經歷感悟的內容往往基調輕鬆又接地氣。

富有人情味的、感人的內容,也很受95後歡迎。內容不一定要傳達多少人生哲學,比如大學畢業故事或是焦慮症患者的自述,都可能是他們想看的。

對話式標題

今年,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使用對話式標題。

在Elite Daily評選出的今年臉書上參與度最高的內容中,標題往往總是對話式的。這樣的標題,往往會給受衆真誠的感覺,像個朋友一樣跟他們進行交流,創造一種“我們”的親密感,95後很喜歡。

2. 讓他們感到高興的故事——主題情緒:輕鬆且真實

在面向95後的高人氣內容中,最常見的主題情緒就是“驚訝”和“愉悅”。內容形式可以是清單盤點、新奇事物介紹或是離奇故事。而且,這些內容在朋友之間的分享率很高。

不排斥品牌植入

在Elite Daily、Bustle兩家網站上,2018年參與度最高的內容幾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品牌植入,但只要內容有意思,他們不太在乎在品牌露出。比如95後真的很愛迪士尼,這個品牌被提及的次數太多了。

同時,95後已經開始懷舊了,一些以懷舊爲主題的內容往往也會受到歡迎,哪怕他們還是青少年。

3. 覺醒的一代——關注社會問題

美國95後的一大特性就是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他們對政治、多元、社會責任類話題的參與度非常高。

對於影響他們個人生活的話題,他們也從不吝於發聲,比如校園霸凌、焦慮、精神健康等話題都是比較熱門的。

同時,他們關注的話題往往和各自的愛豆息息相關。比如今年很多明星都在社交網絡上刷“MeToo”話題,Selena Gomez患紅斑狼瘡和Demi Lovato藥物上癮的新聞,都引來了大批95後關注。

關注社會風氣

在Teen Vogue網站上,今年最受關注的內容範圍非常廣,包括美國手語包容性、槍支管制、種族問題、性別認同等等。這些年,這家網站從娛樂內容轉型到社會議題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他們在Twitter、Snapchat和Instagram Stories的內容運營策略也是如此。

社交媒體對95後來說就像一個擴音器。在今年佛羅里達帕克蘭校園槍擊案發生後,95後在網絡上發出的響亮聲音已經不容忽視。

4. 支持偶像,哪怕小衆

關注即興趣,95後對自己的興趣所在從不遮遮掩掩。從迪斯尼到《哈利波特》到Netflix上的最新劇集,他們都帶着極大熱情在討論。

他們也關注自己心中的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有關注社會話題的,但也有很多明星、樂隊、電視節目、電影的官方賬號。即便是小衆紅人,對其特定粉絲羣體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

三、內容生產者應如何貼近95後口味?

那作爲內容生產者,我們該如何滿足95後的需求,激起他們的興趣?簡單說來,關鍵詞有四個:愉悅、認同、支持和連結。

關注分享個人經歷和具有人性洞察的故事,這些情感和經驗要能夠引起共鳴。不要刻意迴避社會話題,尤其是對95後個人生活能產生影響的。也不用擔心品牌植入問題,而刻意迴避他們喜歡的品牌和流行文化標誌。保持輕鬆愉快的同時,也要足夠真誠,用有意思的故事吸引他們注意。儘量自然地把他們的個人偶像融進內容。

Ref:http://go.newswhip.com/2018_11-Gen-Z_LP.html(kewell譯)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網易新聞學院(ID:號we_know_media),出品:外言社,編輯:王茸。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網易新聞學院©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4942.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