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這“龍虎狗”三兄弟,指的是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諸葛亮是龍,諸葛瑾是虎,諸葛誕是狗。
論才名,諸葛亮最高,諸葛瑾次之,諸葛誕最後;論成就,諸葛亮官至丞相,成就最大,諸葛瑾官至大將軍,豫州牧,次之,諸葛誕官至徵東大將軍,最末。
諸葛三兄弟,關係遠近不同,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與諸葛誕是堂兄弟。
有人說,諸葛三兄弟分屬三國,魏蜀吳一國一個,是諸葛家族爲了血脈傳承和延續,分散投資的結果。換句話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三個國家不管是誰堅持到了最後,諸葛家族都會是最終的獲利者。
甚至有人腦洞大開,說諸葛家族是三國幕後的實際操縱者,說諸葛家族是陰謀家族。
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的。
先來看三兄弟關係親疏遠近,諸葛亮和諸葛瑾見過兩次面,而諸葛亮和諸葛誕根本沒見過面,諸葛瑾和諸葛誕也沒見過,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
1、諸葛亮和諸葛瑾第一次見面
諸葛亮出山之後,曾代替劉備出使東吳,勸說孫權聯劉抗曹,到了東吳之後,諸葛亮並沒有先找哥哥敘舊,而是先會見了孫權,公事談完之後,才拜見了哥哥。
當時,諸葛瑾埋怨諸葛亮不懂禮數,爲何不早一點來見他?諸葛亮解釋道:“我現在是劉備的人,我代表的是劉備,當然要先公後私了,望哥哥原諒!”。
2、諸葛亮和諸葛瑾第二次見面
第二次見面是在東吳討要荊州之時,魯肅多次討要荊州,但每次都被諸葛亮頂了回去。魯肅說理說不過諸葛亮,於是打了親情牌,讓諸葛瑾前去討要,但諸葛亮動之以理,曉之以情,連諸葛瑾也難以招架。
除了兩次見面,諸葛亮和諸葛瑾還不時有書信往來,此乃人之常情。但吊軌的是,諸葛亮與諸葛誕沒有見過面,諸葛瑾與諸葛誕也沒見過面,甚至連書信往來都沒有,這如何解釋呢?
唯一的解釋是無緣再見。
諸葛家族老家是山東臨沂沂南縣,屬於徐州郡,乃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北方戰亂頻仍,兵荒馬亂,諸葛家族爲了保命,各奔東西,各謀生路。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後來和弟弟諸葛均,追隨叔叔諸葛玄來到了江西南昌。不久之後,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和諸葛均跟着叔叔來到了荊州,在荊州讀書識字,慢慢長大成人。
諸葛瑾呢?
諸葛瑾比諸葛亮大7歲,當諸葛亮8歲之時,諸葛瑾已經是15歲大小夥子了,可以照顧自己了,所以當諸葛亮和弟弟跟着叔叔前往江西,諸葛瑾並沒有跟着一起去。
諸葛瑾博學多才,喜好交友,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有個重量級好友魯肅。當魯肅在周瑜推薦之下來到了東吳,並受到孫權的禮遇之後,魯肅又推薦了諸葛瑾,就這樣諸葛瑾來到了東吳。
說完諸葛瑾,再來說諸葛誕。
諸葛誕,出生年月不詳,死於258年,是被人殺死的。根據史籍推測,諸葛誕極有可能生於200年之後,而諸葛亮生於181年,比諸葛誕大了19歲,諸葛瑾更是比諸葛誕大了26歲,幾乎是一代人。
當8歲的諸葛亮跟着叔叔到了江西,15歲的諸葛瑾在魯肅的介紹之下來到了東吳,此時諸葛誕還沒有出生呢!
所以說,諸葛亮、諸葛瑾與諸葛誕雖然有血緣關係,但根本沒有親情可言。
現在來看,諸葛亮、諸葛瑾與諸葛誕分屬三國國家,不是人爲操縱的,更不是什麼陰謀,而是命運使然,是巧合,在那個生靈塗炭、人人自危的時代,能活下來就十分萬幸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