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消費國,但是多國宣佈的糧食禁令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影響,因爲中國早就成爲了全球第一大糧食生產國,2019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就達到了6.64億噸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要知道中國口糧的年均消費量雖然高達2億多噸,但是僅在2019年中國的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的庫存結餘就達到了2.8億多噸,而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僅佔到了國內消費總量的1%和2%,所以說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糧食供應影響很小。中國糧食的“16連豐”使中國在此次疫情中成爲了大贏家,雖然近期全球各國的農業生產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的冬小麥面積穩定,整體生長趨勢更是好於往年,即使國外完全停止向中國出口大米也不會對國內的糧食市場造成影響。

  近段時期受疫情的影響,各個國家的糧食供應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而這都是因爲近期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都開始採取限制措施,據外媒報道,越南、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印度等八個國家都開始限制或禁止大米、小麥等糧食出口,即使有的國家不限制糧食出口量,也進行了大幅的漲價。

  

  據《日經亞洲評論》的最新報道,由於越南和泰國受到極端乾旱天氣的影響,所以兩國的大米出口價格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泰國的大米出口基準價格已經達到了550美元/噸,越南也達到了201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不難看出全球的糧食供應市場已經拉響了警報!

  

  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消費國,但是多國宣佈的糧食禁令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影響,因爲中國早就成爲了全球第一大糧食生產國,2019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就達到了6.64億噸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要知道中國口糧的年均消費量雖然高達2億多噸,但是僅在2019年中國的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的庫存結餘就達到了2.8億多噸,而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僅佔到了國內消費總量的1%和2%,所以說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糧食供應影響很小。

  

  而且中國也在近段時間做出了意外之舉,開始向國外出口大米,據外國媒體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的全球稻米庫存量將會超過1.8億噸,而且這其中有將近85%的庫存分佈在中印兩國,所以中國在此時選擇出口大米是最好的時機。中國糧食的“16連豐”使中國在此次疫情中成爲了大贏家,雖然近期全球各國的農業生產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的冬小麥面積穩定,整體生長趨勢更是好於往年,即使國外完全停止向中國出口大米也不會對國內的糧食市場造成影響。

  

  而且自2010年以來,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一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小麥和稻穀的庫存更是能滿足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所以從糧食庫存的角度來講中國將會在此次全球性危機中成爲大贏家,而且伴隨着全國糧食應急加工業的逐步復工,我國的糧食供應已進入平穩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