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卓在东汉末年的诸多残暴行为是难于用常理揣度的,有诸多证据表明,董卓很可能深受一种古代异端宗教影响,这种宗教很可能与拜火教有关。但是董卓毫无缘由地派兵残杀这些大搞迷信活动的人,男的断头、挂在马车上,进入阳城后,他又搞了一种仪式:将所杀男子的头颅集中焚烧,同时将掳来的妇女分配给士兵为婢妾。

董卓在东汉末年的诸多残暴行为是难于用常理揣度的,有诸多证据表明,董卓很可能深受一种古代异端宗教影响,这种宗教很可能与拜火教有关……

东汉农庄董卓对民间宗教习俗的蔑视

董卓的残暴已经很多事迹罗列,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他对当时中原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非常蔑视,根本没有任何的尊重,这点很让人起疑。这表现在两点上:

一是他爱发掘陵墓,对坟墓有一种特殊的心结,发掘了当时洛阳能够挖到的所有大墓,包括刚刚埋下去不久的灵帝文陵。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取财,实际上反映出他对坟墓毫无端正心态,对生死之事似乎没有很健全的观念。这可以从他发掘何苗的坟墓,又将其肢解中看出来,肢解何苗尸体的当日,他又杀了何苗之母舞阳君,且抛尸陵苑的枳落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何苗也是刚刚埋下去不久的,而且何苗跟董卓并没有什么交集或者私人仇怨。这是一种迹近变态的行为。《三国志》: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后汉书·董卓传》: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后汉书·董卓传》: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东汉坞堡

二是他痛恨民间习俗。掌权京师不久,他听闻附近阳城郊外的居民正在搞“二月社”活动,竟然出兵将居民残杀。二月社就是俗称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农耕居民的传统祭祀活动,这种习俗大概怎么都有一两千年了。但是董卓毫无缘由地派兵残杀这些大搞迷信活动的人,男的断头、挂在马车上,进入阳城后,他又搞了一种仪式:将所杀男子的头颅集中焚烧,同时将掳来的妇女分配给士兵为婢妾。这件事情非常可疑,应该是带有文化恐怖政策的行为,可能与董卓自身的宗教信仰有关。《三国志》:……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

民间社董卓的贪财令人不可思议

董卓的贪财已经到了令人非常费解的程度,他为了掠财,能够使出极其恶毒的招数,例如,他为了敛财,就鼓动吏民相互告奸,有不忠不孝不清不顺者就杀掉,然后“财物没官”,这样等于是用最恶毒的方式敛财了。不仅杀了人,还夺取了钱财。另外,他为了获得铜,竟然能把洛阳和长安所能见到的铜器包括铜架子之类的副件都熔掉。当时,所有亲信兵丁都在给他搞钱,最后查出来,在郿坞中有黄金二三万斤、银子八九万斤,令人殊觉不可思议。说明他对社会已经没有任何的尊重,具备充分的反社会人格了。《后汉书·董卓传》:……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三国志》:魏书曰: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有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于是爱憎互起,民多冤死。《三国志》:卓坞中金有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

东汉 厕所和猪圈董卓的残暴行为隐藏一种仪式感

董卓杀人是非常有仪式感的,他很注重营造一种中原人没有见过的场面。这有两件事情非常可疑,能够推断一些隐秘情况。

一是他发明了一种“点天灯”虐杀方式。他一旦抓到东部诸侯的兵,就用猪油涂布将其裹住,然后点火焚烧,还是从脚开始。这就是后世的点天灯了。这种方式带有很强的仪式感。《三国志》:献帝纪曰: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获袁绍豫州从事李延,煮杀之。卓所爱胡,恃宠放纵,为司隶校尉赵谦所杀。卓大怒曰:"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乃召司隶都官挝杀之。

东汉 石辟邪

二是他在郿坞宴会上用各种方式残杀活人,断舌、斩手足、凿眼睛、锅煮等等。这个行为的问题是在公开的、高级的场合上,进行一种仪式化的恐怖输出。《三国志》: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闲,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

董卓很可能是拜火教徒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极端行为,再考虑到其他证据,可以推断:董卓很可能是个拜火教徒,或者深受拜火教影响的某种邪教分子。正因为他的畸形的宗教感情,所以才会追求杀人的仪式感,才会痛恨民间崇拜习俗,才会藐视坟墓生死,等等。至于他与拜火教有关的证据还有不少,下面逐一罗列:

一,董卓早年在西域、河湟地区广泛接触了西胡人,而且关系亲密,具备受到文化影响的条件。他早年威名素著,有不少小国送来质子,董卓喜爱其中一个车师国王的侍子,但此人犯法被抓,董卓竟为了他而怒杀办案官员。车师国是西域小邦,操吐火罗语,属于印欧人种。另外,董卓军中有很多西胡人,“多拥胡兵,填塞街衢”。此外,董卓有一个女婿名为牛辅,三国志有一条记载,说到牛辅在军中与一个支胡交好,这个支胡名为赤儿,这种支胡就是大月氏人。

东汉陶砖《后汉书·张谦传》: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爱,数犯法,谦收杀之。卓大怒,杀都官从事,而素敬惮谦,故不加罪。《后汉书·五行志》记载道“……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填塞街衢,虏掠宫掖,发掘园陵。《三国志董卓传》:其后辅营兵有夜叛出者,营中惊,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支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踰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二,其亲信部将李傕肯定是个拜火教徒。李傕曾在朝廷省门外为董卓设了一个神坐,又用牛羊供奉。这种将活人奉为神祗的异端,在中土是没有见过的,参考其他案例,这种仪式可能是拜火教。李傕生于北地郡,可能深受影响。此种牛羊祭祀活人神祗的仪式,也见于后来北魏宫廷(孝文帝的幽皇后冯氏)以及后来唐朝的安禄山。这里很奇怪,李傕是每天要把董卓当神拜了之后才去问起居、求入见的,这不像是部将对统帅,更像是一个教派长老侍奉教主的仪式。《三国志》引献帝起居注曰: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讫,过省合问起居,求入见。

东汉陶俑

三,董卓的孙女很像拜火教的圣女形象。董卓的孙女名为白,尚未及笄,董卓就封为渭阳君。接下来三国志记载了一个奇特的、宗教感非常强的仪式:他先在郿城东面起了一座坛,有具体尺寸,又让孙女乘坐他自己日常使用的金华青盖车,命全体官员乘轩簪笔,作为孙女的向导,上到坛上,又命侄子将渭阳君印绶颁给孙女。

这个仪式很不简单:第一,汉朝皇帝赐命是不需要筑坛的,最隆重时也筑的是台,这是两种不同的建筑,坛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第二,其孙女名为白,白色首先就是拜火教崇尚的颜色;第三,孙女乘坐的车实际上已经是当时最尊贵的车架,这根本不符合儒家传统,女人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这明显有“圣女”的暗示;第四,在坛上受印,明显有神授的意思。因此,董卓所举办的这个仪式,是一个更接近册封圣女的仪式。众所周知,拜火教内部是崇尚血亲婚姻的,自己的女儿、孙女是家族中地位最特殊的人。《三国志》:英雄记曰: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于郿城东起坛,从广二丈余,高五六尺,使白乘轩金华青盖车,都尉、中郎将、刺史千石在郿者,各令乘轩簪笔,为白导从,之坛上,使兄子璜为使者授印绶。

东汉陶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