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華杉 華與華營銷諮詢公司董事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孫子兵法講將道,講了五條,曾國藩讀孫子兵法,覺得自己一條也對不上。後來,他自己總結了兩條,這樣就是非常5+2,一共七條。

讀書就是切己體察,代入自己,放在事情上琢磨,才能知行合一,否則,讀書也是一種玩物喪志,只求道聽途說的虛榮。你對照一下這七條,自己能佔幾條?

“心裏裝着對方的利益,

並讓對方清楚這一點”

公司手裏現金太多是一個危險跡象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是講將道了。將道,就是領導力

領導要能指明方向,傳授方法,帶領團隊解決問題;

組織動員,讓大家樂於跟隨,團結一致;

關心愛護團隊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激勵和支持每一個人,並讓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臨機決斷,在大家都困惑茫然的時候,一錘定音;

讓人敬愛,還要讓人害怕,比敵人更可怕,所謂“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

當然,領導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新的領導者。

孫子兵法的將道,就是關乎於這些領導者的品質,孫子講了五個字:智、信、仁、勇、嚴。

智,是智慧,是本事,就是後面七計裏的將孰有能,對比敵我雙方的將領,誰的本事大。領導要能指明方向,傳授方法,帶領團隊解決問題,這就是智。

信,是信譽,領導者的信譽,主要就是賞罰,就是後面七計裏的賞罰孰明。西點軍校講領導力有一條,叫做:“心裏裝着對方的利益,並且有能力讓對方清楚這一點。”這樣別人跟你,心裏才踏實,心裏踏實,才能充分發揮,而領導者的重要責任,就是要讓團隊裏的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仁,是仁愛,所謂愛兵如子。仁愛的典型例子,是吳起用嘴給士兵吮吸濃瘡,那士兵的母親聽了大哭說:“當年他父親上戰場,就是吳將軍給他吮吸濃瘡,他就報效將軍,戰死了。如今我兒子也要爲將軍而死了呀!”

將道的仁還有另一個含義呢,是和士兵同喫同住同勞動,比如項羽,在每次戰鬥之前,修築工事的時候,他都是親自拿着築土的木板,參加勞動。不是說我是將軍,我只管巡視指揮,而是一定自己親自動手參加。主帥親自參加修築工事,各級將領和所有的士兵就都付出最大勞動,工事就堅固。修築工事的時候身先士卒,和衝鋒陷陣的時候身先士卒是一樣的道理

華與華每週一早上全公司一起大掃除45分鐘,我都親自參加。有朋友問我,說現在年輕人誰願意幹這個?有人不願意來怎麼辦?我說我不擔心誰不願意來,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有一天我自己不願意來了怎麼辦。只要我來,這活動就能持續。我不來,早晚歇菜。這就是將道的仁。

勇,是勇敢,但不光是說衝鋒陷陣的勇敢,而是臨機決策的勇敢。《三國演義》裏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評論袁紹:“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好謀無斷,定不了事兒,總是不能決策,這就是沒有勇。

沒有勇,一是定不了事兒,二是好不容易決定了,又執行不堅決,隨時準備縮回去。這都是幹不成事兒的性格。這種性格的人,容易成爲四川話裏講的“耙耳朵”,耙,就是軟的意思,耳朵根子軟,他的決策,取決於最後一個給他意見的人,也會被下一個進言的人改變。有這樣的領導,人人都無所適從。

嚴,是“威刑肅三軍”,軍法很嚴。古代出兵,總要殺人祭旗,這殺的往往並不是敵人,而是找一個犯軍法的自己人殺掉,這樣令行禁止。

大家都知道那故事,孫子進獻兵法給吳王,吳王說你能把我的妃子們練成一支鐵軍,我就信你的兵法。孫子就叫她們列隊操練,妃子們嘻嘻哈哈,孫子馬上把領頭的武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斬了,吳王的娘子軍就練成了。這就是嚴。

讀到這兒,你可以切己體察,代入自己,孫子兵法的將道,智、信、仁、勇、嚴,你覺得自己怎麼樣?

公司手裏現金太多是一個危險跡象

曾國藩學《孫子兵法》:書生帶兵,全憑兩個字

一百多年前,一個書生要帶兵打仗,就是曾國藩,臨時抱佛腳,趕緊學孫子兵法,他就讀着這一章,琢磨這智信仁勇嚴,對照一下自己,然後——絕望了。他覺得自己怎麼也不合格。後來,等他軍旅時間長了,知行合一,他自己總結出兩個字:廉、明

廉,是廉潔,他說士兵對將領是不是足智多謀、能征慣戰沒法要求,但是人人盯着利益,對將官在銀錢上是否乾淨,對下屬保舉提拔是否公平,就十分在意。你不貪錢,他就服你,如果不僅你不貪錢,而且他還經常能得點好處,他就更喜歡你。

明,是要把下屬的表現一一看明,臨陣之際,是誰衝鋒陷陣,是誰隨後助勢,是誰拼死阻擊,是誰見危先避,全部看清記明;在平時,每個人的勤惰虛實也逐細考覈,這樣賞罰分明,兵就帶得好,就能打仗。

曾國藩說,有了廉明,智信仁勇嚴自然就有了,沒有廉明,智信仁勇嚴都沒基礎。

公司手裏現金太多是一個危險跡象

商業合作沒有絕對公平

比自己該拿的少拿一點

要和平,不要公平。比自己“該”拿的少拿一點

曾國藩總結得太精闢了!我的體會呢,學習智信仁勇嚴,只是曉得這個道理,還不太好知行合一,而曾國藩的廉明,真是一件件事兒都對得上。

廉,是廉潔,不貪錢,但也不僅僅是廉潔,不是不貪污,是能把錢分給大家。能打勝仗的將領,不是他武藝高強,是他肯給大家分錢。

比如項羽,他算是有智、信、仁、勇、嚴,但是他不肯分錢,韓信形容項羽,損他損得很形象,說項羽要給人升官加薪的時候,官印都刻好了,他捨不得給出去,把那個印拿在手裏,磨嘰啊,磨嘰啊,印角都磨圓了,還沒給出去!

劉邦呢,就相反了,說要拜韓信爲大將,馬上就拜;拿四萬斤黃金給陳平去策反項羽的將領,根本不問錢給了誰,連賬本都不要。

大家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長平之戰前,趙王要任命趙括爲大將,趙括的母親去找趙王,說我兒子絕對不行,您不能任命他爲大將。趙王問什麼,趙括的母親說,當初他爸爸趙奢在世的時候,您任命他爲大將,給他賞賜,他回家之後,馬上把您的賞賜分給他手下的將領們,自己一分都不留。現在趙括呢,您拜他爲大將,給他賞賜,他回家馬上安排家裏人去看房子看地,準備買田置宅,沒有分一分錢給任何人。

趙奢是把大王的賞賜全分給大家,古代還有很多將領,也是自己完全不參與戰利品的分配,兄弟們拿,我不拿!爲什麼自己一分不拿呢?這裏面有個訣竅,就是人的“不公平幻覺”。這是一個社會學原理,每個人都會覺得不公平!公平是不可能的!因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每個人的秤的度量衡都不一樣,總之衡量下來都是對自己不公平。拿得少的,當然覺得不公平。那拿得最多的,他還覺得以自己的功勞,和第二名差距太小!

都覺得不公平,這不公平是誰造成的呢,當然是那個管分配的人——主帥造成的。那麼,這時候主帥自己一分都不拿,那覺得不公平的,他也沒話說了。

所以,自己不拿錢的意義,不光是分給大家,而且是消除團隊裏對分配的不滿。這就是廉。

我經常講一句話,叫“要和平,不要公平。”如果要絕對公平,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會翻臉,總是因爲有一方能讓,才能合作。這願意一方,就要有寧願喫虧,絕不佔便宜的精神,要有“比自己該拿的少拿一點”的原則。你認爲自己“該”拿多少,你再主動少拿一點。這樣,對方就會覺得,你雖然還是佔了他的便宜,但你這個人還算不過分,你這個朋友可以交!

世間紛爭,都是因爲大家要公平,不要和平。就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紛爭,再過一萬年也公平不了。

公司手裏現金太多是一個危險跡象

把利潤降下來:公司現金太多是危險跡象

我自己對“廉”的體會,是管理公司的利潤,就是說,老闆不要賺得太多。老闆要做到廉,首先要捨得分配,分錢給大家。

平時公司的活動,出差,報銷,要比較寬鬆,寬裕,曾國藩說的,讓大家比較滋潤。如果這樣利潤還覺得太高,你就多投資搞研究院,搞慈善,打廣告燒掉也行,總之你老闆別拿太多錢回家,和大家收入差距不要太過分。這就是廉。

有的公司把廉搞反了,搞得省錢就是正義似的,員工出差像苦行僧,以至於都不願意出差,或者自己貼錢。老闆自己出去的時候,窮奢極侈,一和員工一起出差,他也愛乾淨,住漢庭,這不是廉。

中國守曾國藩的“廉道”的企業家,我覺得西貝的賈國龍比較典型,我看他就跟分錢上癮似的,而且還有一套分錢的理論,叫:“先分錢,後賺錢。”這話我印象深刻,“把錢分出去,把愛傳遞出去”,就是賈國龍的將道。

“把公司利潤降下來!”這是我經常講的一句話,挺惹人恨的,但是我有我的道理。公司利潤太高,就是問題!

第一是你分配不足,你都分給大家,不就沒那麼高利潤了嗎?

第二是吸引新的進入者,這裏錢多人傻,大家都來啊!這兩條一疊加,就是員工出去創業。很多公司就是這麼垮掉的。

第三,是對未來投資不足。蘋果我就覺得她對未來投資不足,手裏現金太多了,不好

領導是個苦力活:評估考覈上,要多花時間

第二個講講“明”,你要對每一個人的表現都看得明,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因爲領導力來自於賞罰分明,要賞罰分明,你就得知道每個人幹得怎麼樣啊!要知道每個人幹得怎麼樣,你就得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啊,你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嗎?

我們很多領導,在解決業務問題上願意花時間,但是在評估考覈上就不願意花時間,這就影響戰鬥力

還是說賈國龍,他跟我講,他開年會是連續開了兩個星期,聽每一個團隊的述職報告,最後決定年終獎數額。我覺得這是“明”,簡單的按業績或幾個指標來評定獎金,那不能算“明”,只是我們做領導的偷懶罷了。

還有一個在“明”上面令我印象深刻的企業家,晨光文具的陳湖雄,他是對經銷商的明。那還是十幾年前,要考覈經銷商的終端執行情況,他和高管團隊兵分幾路,到全國各地下市場看文具店,一路看,一路拍照片。

回來之後,他帶着高管團隊一起,幾天幾夜,看了一萬多張照片,給每一個經銷商的終端執行情況打分,做出年終獎懲。“最後都看得想吐啊!”他跟我說。但是到了開會宣佈的時候,人人都服氣,而且人人都知道自己明年該怎麼做。

智、信、仁、勇、嚴、廉、明,這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七條將道。將道啊,也不是什麼天縱英才,而是一種品格,還在於凡事都肯下苦功。做領導啊,也是個苦力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