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11月2日《人民公安報·劍蘭週刊》

斯人遠去,江湖仍在

□武 忞

“‘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着袍袖一拂,攜着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在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的結尾,金庸這樣寫道。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與人間,與他筆下的江湖就此別過。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個以金庸14部作品首字組成的句子,被許多人反覆提起,傳遞着對金庸去世最真切的悼念。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透過15部武俠小說作品,金庸用他磅礴的才情、生花的妙筆、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爲讀者編織了一個神奇瑰麗的世界,那裏有漠北風沙、江南細雨,有瀟灑的凌波微步,也有精妙的天山折梅手,有快意恩仇、豪情萬丈,也有刀光劍影、兒女情長,落筆綿延幾千年中國,又縱橫整個華夏版圖。從中我們能讀到中國傳統的文史哲禪、琴棋書畫、酒茶食居,能看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也能看到個人的自我發現與成長,而熔鑄在小說人物身上的俠義精神、家國情懷,則通過金庸先生的筆,在每個讀者心裏早早埋下了種子。

“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蝴蝶谷中。羣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起如許大好男兒,此後一二十年之中,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淚盈眶。” ——《倚天屠龍記》

“黃藥師臉上色變,說道:‘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俯身抓土成坑,將那人頭埋下,恭恭敬敬地作了三個揖。歐陽鋒討了個沒趣,哈哈笑道:‘黃老邪徒有虛名,原來也是個爲禮法所拘之人。’黃藥師凜然道:‘忠孝乃大節所在,並非禮法!’”

——《射鵰英雄傳》

“如果沒有金庸,少年時代多麼荒涼。”有媒體在評論中用了這樣的標題,很多人在懷念金庸的文字中也不約而同提到了童年第一次閱讀金庸作品的情景,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互聯網的年代,金庸爲他的讀者打造了一個江湖,什麼是快意瀟灑的人生,什麼是衆人景仰的情義,什麼是豪情萬丈的俠客,什麼是絕世好女子各有各的風情,甚至會幻想自己哪一天突然獲得武林祕籍,成就一番事業,在那個夢中,所有人都是未來無限的翩翩少年。

然而夢總會有醒的時候,如同讀者年歲漸長後,會對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故事產生新的體悟一樣,會明白武林祕籍只存在於小說之中,實現心中的那份英雄夢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砥礪前行。也會懂得金庸筆下的江湖雖然喧鬧,但內心的強大與清明、精神的愉悅與期許,共情與悲憫的人生態度纔是真正留在讀者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記。

金庸曾言: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好在我們還有那些文字,也許這就是讀者的幸福吧。

斯人遠去,江湖仍在,就此別過!

(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 精彩文章請點擊:

觀象臺 | 愛心的力量

觀象臺 | 將愛國之情化作行動

觀象臺 | 也談給經典“貼標籤”

觀象臺 | 風雨中的心安

觀象臺 | “一生擇一事”的幸福

觀象臺 | 前方風景正好

觀象臺 | 用“書香氣”浸潤生活

觀象臺 | 在逆境中飛翔

觀象臺 | 用堅守詮釋別樣的愛

聲 明

《劍蘭週刊》所刊作品的微信製作發佈權歸人民公安報社副刊部所有,任何其它機構或個人的微信公號不得在未取得書面許可的前提下擅自發布《劍蘭週刊》作品。違者我們將嚴格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