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在義烏調查發現,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以外向型經濟主導的義烏,正在遭遇外貿訂單取消、交易頻遭延期、外商採購驟減帶來的衝擊。”採訪過程中,義烏某行業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義烏市場普遍是“前店後廠”模式,市場經營戶們的訂單情況,也直接影響着背後工廠經營。

原標題:外貿困局“疫”外而發 商戶經營“活”得艱難

來源:證券時報

被譽爲“世界超市”的義烏市場,背後連接着200萬家中小企業。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全球市場的風向標,經營着170萬個單品,商品出口到219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到義烏採購的外商有50多萬人次,已成爲中國外貿經濟的重要窗口。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在義烏調查發現,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以外向型經濟主導的義烏,正在遭遇外貿訂單取消、交易頻遭延期、外商採購驟減帶來的衝擊。

經營戶力求活下來

4月3日下午4點,義烏人力資源市場已經關門了一個小時,但是李師傅和他的同鄉們,仍在門口等待僱主們的到來。

“正常年份,我們都是過完春節就會回義烏,但今年因爲疫情影響,直到2月下旬纔出門。當時,廠裏說疫情耽擱了工期,催大家趕緊回來上班,而且還是廠裏包車過來的。現在好了,上班還沒一個月(返回後集中隔離了14天),廠裏現在沒活幹了,說是海外客戶把訂單取消了。”在義烏人力資源市場門口,李師傅很無奈地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

僅義烏國際商貿城就有商戶7.5萬戶,如果算上義烏市各種商業街、專業市場等,經營戶數十萬,是名副其實的“小商品海洋,採購商天堂。”

爲了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義烏市政府及義烏商城集團出臺多種獎勵形式,誠邀全球採購商,比如給予航班補貼、提供包機服務、免費食宿等。急召之下,部分外籍採購商搭上免費航班,前往義烏市場採購。

“今年3月份,我們一個西班牙客戶,坐了20多個小時飛機過來,一身全部武裝:包括N95口罩、防護服,防目鏡,還穿着成人尿不溼,路上不喫不喝,就爲活着。”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一位經營小五金的經營戶對記者稱,之前信心滿滿向客戶保證,義烏疫情防控很到位,讓他們放心過來。現在國內疫情好了,國外疫情卻越來越嚴重了。外籍客人即便採購好了,集裝箱也沒法發貨。

隨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限制人員流動,取消航班及封關等政策。同時,疫情帶來的匯率的變動,也讓不少外籍採購商望而卻步。

近期,墨西哥、土耳其及馬來西亞等國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比如墨西哥,近段時間以來,比索兌換美元的匯率持續下跌,匯率中間價跌至24.72比索兌換1美元,再一次逼近25比索的市場心理底線。

“春節前,100比索兌換人民幣36元,而如今因爲匯率因素,卻只能兌換30元左右,貶值了將近20%,購買力下降,直接影響到採購商的採購意願。當一單外貿生意跌去20%的利潤,採購商取消訂單也就不足爲奇了。”在義烏市場經營汽配的經營戶稱。

3月30日,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召集的第二批204名外商採購團給出了訂單:貨值945萬元的700萬隻口罩;貨值60萬元的2000箱應急箱;貨值53萬元的150箱各類箱包等。

這對於義烏幾十萬商家來說,這樣的訂單量無異於杯水車薪。往年的正常情況下,每年到義烏採購的外商有50多萬人次,常駐外商達1.5萬名,2019年進出口貿易額超過2900億元。

“往年4月份,歐美的外籍採購商已經來了,訂單啪啦啪啦的也就來了,今年的情況看看冷清的市場就知道有多慘了。義烏市場主要做外銷,昔日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現在一天下來,市場裏面老外基本上看不到。”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經營工藝禮品生意的經營戶對記者感慨。

一區,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個區中最爲繁榮。當記者穿行在一區市場時,除了經營飾品的地段顯得稍微熱鬧外,其他類似於花卉、玩具、聖誕禮品等商位,鮮有客人來往。

“3月中旬以前,我們行業的情況還算正常。但是海外疫情的蔓延,使得外貿行業發生了劇變。截至4月7日,訂單延遲和取消達到40%。預計4月份訂單將同比減少70%左右。”採訪過程中,義烏某行業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義烏市場普遍是“前店後廠”模式,市場經營戶們的訂單情況,也直接影響着背後工廠經營。“如果疫情再持續3個月,預計批量企業將面臨倒閉的風險。所以,不少企業正在考慮裁員或者降薪。”

“疫情的影響不是一點點,是直接到底。中小企業經不起風浪,一個浪打來就會趴下。今年對於我們來說,只求能活下來,不裁員,能賺到生活費就夠了。”在一區經營聖誕節禮物的經銷商對記者稱。

集卡長龍不再

義烏外貿出口受到的影響,目前義烏海關尚未正式公佈。不過,種種跡象顯示,疫情對義烏小商品出海的衝擊影響較大。

義烏港位居義烏口岸路和銀海路交叉口,是義烏小商品出口海關監管的主要場地。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國際級內陸港,每天都有1000個以上的集裝箱往來於“義甬舟”(義烏港-寧波舟山港)之間。

“義烏港的倉庫每天早上7點開始放行,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早上銀海路排隊的集卡長達數公里。現在隨時可以進入,不需要排隊了。”4月2日,在義烏港附近等待修車的集裝箱卡車司機張師傅對記者稱。

4月3日早上6:30,當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趕到義烏港倉庫的駛入口時,長長的銀海路顯得空蕩蕩,雖說偶然也會有集卡駛入,但通關之前無需排隊,可以隨時進入。據目測,在記者駐足觀望的近半個小時裏,駛入的車輛僅10餘輛。而且,早間的這段時間還是集卡進關高峯期。

“今年生意不好做,去年一週下來可以跑5趟,但今年因爲受疫情影響,活少了很多,現在都週四了,但本週才拉了兩趟活。”上述卡車司機張師傅稱,常年來往於義烏至寧波-舟山港。而“義甬舟”大通道,也是義烏小商品出海的主要通道。

在義烏港商務樓,裏面駐紮着數十家與外貿先關的物流公司。這些物流公司,對外貿寒冬也深有體會。

“過完年以來,好像一直沒什麼生意。這段時間,雖然我們貨可以發出去,但到處都是封城、封國,集裝箱到了目的港,客戶沒法接收。”某貨代公司小劉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義烏的小商品出口,3月份開始陸陸續續上量,4月份就正常了。但今年除了非洲一些國家還算正常,其他洲的出口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比如說,我們公司發往印度的集裝箱貨櫃,以前每個星期一般會發20~30個櫃,高峯時30~40個櫃子都會有,現在也就1~2個櫃子。業務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小劉還對記者說,到樓頂(義烏港商務樓)看看義烏海關的集裝箱車輛,就知道現在外貿行情的冷暖了。

義烏遠興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位於義烏港商務樓24樓,在該公司的窗戶邊俯視,整個義烏海關監管場地盡收眼底。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周先生接受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

“從個人的視角來看,義烏海關現在的出貨量,估計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周先生向記者給出了判斷。他說,現在對於物流公司來說,受到的衝擊跟各公司出口地有關,有些國家的貨代完全處於停航狀態,而他們公司主要經營俄羅斯線路,受影響相對較小,估計3月份同比下降30%,4月份可能會更多。

爲何現在集裝箱出海數量驟減?周先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首先,疫情期間物流成本上漲,會額外產生滯港費和滯箱費;其次是匯率波動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結算;另外,疫情波及海外客戶需求,打亂了採購商的計劃。

“疫情的不確定性風險太大,從而使得在海外採購商,要麼停止發貨,要麼放棄採購。義烏海關高峯的時候,一天的出貨量是2000多個集裝箱,監管場的通道都停滿了車,而疫情之下,監管場停車位都還有很多空位,影響顯而易見。”周先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