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李秀成作爲太平天國後期的中流砥柱。按照清廷的做法,他在被抓捕後,照理,應該和石達開等人一樣,遭受凌遲之刑。然而素以冷酷聞名的曾國藩,爲什麼卻單單對他“免凌遲,棺殮其軀”呢?

其實,要揭開這個謎底,並不難。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釋李秀成爲何不受凌遲之刑。

(李秀成)

第一,李秀成有影響力。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中少有的關心民生的將領。

李秀成一直認爲“利民”遠比“名節”重要,因此在平時他都力所能及地濟苦救難,這讓他深得民心。

比如李秀成在蘇南時,就曾做過一些利民政策,不光減免了大部分稅收,還在農耕經商等方面,給予了不少優待政策。因此蘇南一帶的百姓,生活纔得到改善。

出於感激之情,蘇南百姓在閶門外立下一塊漢白玉的碑,上書“民不能忘”,以此來歌頌太平天國和李秀成給予他們的恩情。同時,許多百姓自發地編了不少歌謠來讚美他。

這也是爲何天京城破後,李秀成帶着幼天王洪天福貴出逃時,沿途都有人幫助他逃跑的原因。

當時,洪天福貴所騎馬匹不得力,李秀成毅然將自己的戰馬讓給他,自己則負責斷後。

(頑守天京)

後來,李秀成與太平軍走散,流落方山一帶的山坳中。當地百姓發現後,將他祕密隱藏起來,打算想辦法送他出去。

誰知村董董陶大聽聞後,動了歪念,將他獻給湘將蕭孚泗,換取富貴。

百姓得知後,怒不可遏,集結起來營救李秀成,殺了蕭孚泗的心腹王三清。然而清軍隨後趕來,由於人力懸殊,營救李秀成的計劃最終失敗。

李秀成被俘後,當他進入湘軍大營時,已投降湘軍的太平軍見到他後,卻不管不顧立即跪倒在地,連呼忠王。

可見李秀成得人心,有號召力。

本來,像李秀成這樣的太平軍大佬級人物,應該上報皇帝,然後押解至京城凌遲處死。

但是曾國藩瞭解之後,認爲將他押送入京,途中必有變故,不如就地正法。

(曾國藩與曾國荃議事)

第二,李秀成的自述不利於曾國藩。

李秀成明知太平軍不敵湘軍,出於“利民”考慮,不願意天京遭受生靈塗炭。因此在最後關頭,曾與曾國藩達成協議,不可亂殺無辜。然而,湘軍破城後,四處燒殺搶掠。他們不光去有錢人家搶掠錢財,還爲了掩蓋罪行放火燒屋,做了許多違反軍紀的事。

李秀被俘後,先是落到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的手中。

曾國荃對李秀成是相當仇恨,原因是他的親弟弟曾國華在三河鎮一役中,被李秀成誅殺。

所以,曾國荃對李秀成施以“割臂錐股”的酷刑解恨。

李秀成全身血流如注,卻並不畏懼,只是質問:“兩軍對戰,各忠其主,當有損傷,何如此?”

不過,曾國荃並不敢將李秀成私刑處死,於是將硬骨頭的李秀成轉給曾國藩。

神奇地是,曾國藩和李秀成見一面後,李秀成便痛快地決定投降了。

不僅如此,他還以日更7000字的速度在監獄中寫成數萬字的自述書。

在這本書中,李秀成不僅詳細地將太平天國的起步和壯大寫得一清二楚,還將太平天國最後失敗的原因也總結了出來。另外,在他的自述中還說到天京城破後,湘軍慘無人道的一些罪行。

雖說,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立有大功,但是清政府肯定不會姑息湘軍犯下的惡行。因此,曾國藩看了李秀成的自述書後,纔會對該書進行了大量的刪減和修改,並重新譽寫了一份送呈清廷。

這就意味着,如果將李秀成押解京城後,光緒帝必然會親自審理,那麼湘軍的所作所爲,一定逃不過嚴懲。所以,李秀成不死,後患無窮。

(曾國藩像)

第三,李秀成勸說論。

李秀成從一個小聖兵到太平天國的核心班子領導人,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據曾國藩的後人說。李秀成在見到曾國藩後,曾力勸他擁兵自重,推翻腐敗的清廷,自立爲帝。並表示讓曾國藩放了他,讓他去招回太平軍數十萬舊部,追隨曾國藩,供其差遣。

當時的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雖說勢頭很猛,但是頗受清廷猜疑,處境非常尷尬。

舉個例子爲證:在曾國藩攻破武昌城後,由於有功。光緒下旨封他爲湖北巡撫。然而曾國藩上任沒幾日,光緒卻又下一旨,撤銷了他的巡撫職務。顯然,清廷對於曾國藩及他創立的湘軍頗爲忌憚,因此纔有了這搖擺不定的決定。

曾國藩是個聰明人,他深知湘軍本就爲朝廷所忌,再加上湘軍自攻破天京後,搶掠不斷,人人都小有財富,此時這些人已無心再戰,只想回家去過安逸日子。

那麼,不管是放了李秀成還是將他押入京城,都保不住會把他勸曾國藩對抗清廷的事情說出去。到時候,那真是泥巴掉到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曾國藩爲絕後患,在拿到李秀成的自述書後,等不及向朝廷請示,便迫不及待地將李秀成處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