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陳氏定居特呈島之前,島上已有紀念冼夫人的太廟。更奇特的是,湛江霞山的一個小島特呈島,居民僅爲4500名左右,島上7條自然村有紀念冼夫人的“會宮廟”和“冼太廟”共7座,在全國都實屬罕見。

說起冼夫人,大家都知道是高涼文化的代表人物。冼夫人又稱爲譙國冼太夫人,後人稱爲嶺南聖母,她一生以促進漢族與俚人團結爲己任,順應歷史潮流,指揮六州軍馬,多次發兵平叛,致力於國家統一,精忠愛國,造福人民,贏得了歷朝統治者的敬重和冊封。高州冼太廟爲國家A級景區、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園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是全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冼太廟。

現在的湛江,是明清時代雷州府與部分高州府地區的組合。如果說原高州府吳川(包括坡頭)、廉江一帶的人民崇敬冼夫人那是正常的,爲什麼講雷州話的人民也會修建冼太廟來紀念冼夫人呢?比如雷州市英利鎮英利圩中街東側就有一處冼太廟,雖歷經波折,現已修復,香火鼎盛,1994年該廟被列爲廣東省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更奇特的是,湛江霞山的一個小島特呈島,居民僅爲4500名左右,島上7條自然村有紀念冼夫人的“會宮廟”和“冼太廟”共7座,在全國都實屬罕見。按說,霞山特呈島村民的祖上來自福建莆田的民族英雄陳文龍後代,方言也是閩南語系的雷州話,應該崇尚媽祖纔對,爲何島上不見一處天后宮,卻有7座紀念冼夫人的廟宇呢?這真是一個難解之謎!

經過調研與分析,我認爲特呈島村民信仰冼夫人是有一定原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下面就列舉下,與大家探討。

一是因爲特呈島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屬於吳川縣。南朝劉宋元嘉年間(224~443年)設平定縣(吳川縣的前身),縣治在今吳川市黃坡鎮平定村。今坡頭區、特呈島、南三島、硇洲島自南北朝起一直是吳川縣屬地。明清時期,吳川縣受高州府管轄,特呈島屬於吳川縣的“南三都”。由於這個行政區域的歸屬,特呈島受高州文化影響就很正常了。

二是因爲冼夫人曾帶兵上特呈島,打退海寇,保衛了海島與百姓。南北朝時期,特呈島四面環海,島上基本是平地,易攻難守,成爲周邊海盜眼中的一塊“肥肉”。海盜屢屢侵略搶劫,甚至在島上建起據點,橫行無忌,百姓苦不堪言。冼夫人爲消除島上匪患,多次率兵剿匪,節節勝利,使得海島及周圍海域得保太平。特呈島上的百姓爲感激冼夫人,紛紛立祠紀念供奉。

坡尾村冼太廟

三是因爲在民間流傳的一個說法,冼夫人的法力在特呈島更加靈驗。相傳在很久以前,最早進入特呈島的那尊冼夫人神像是在高州供奉的,但總不顯靈,人們覺得很納悶,便向道士求籤問卜。神明通過道士告訴衆人,冼夫人不願住在高州,要回到她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特呈島。道士聽從神明的意旨,將冼夫人神像祕密地從高州運到特呈島。冼夫人神像到了特呈後,由島上的居民建廟供奉,果然異常靈驗,有求必應。於是別的自然村也有樣學樣,紛紛建起冼太廟供奉冼夫人,以保全村平安順遂。

最後一個原因與特呈島上陳氏移民有關。特呈島上的主要是陳姓居民,從族譜可查到是坡頭(原吳川縣)乾塘陳氏的一支。乾塘陳氏先太祖陳文龍是福建莆田人,狀元出身,是抗擊元軍的民族英雄,被捕後絕食殉國。陳文龍的五個兒子爲避難,逃入嶺南,通過珠璣巷進入粵西高涼化州吳川等地。特呈島陳氏是乾塘文裕、文禮兩兄弟坐木船漂泊而來。兄住田頭島(現屬南三島),弟居特呈島,後兄再遷特呈島,住東村,弟居西村(現裏村),陳氏宗祠就建在裏村,算起來,陳氏定居特呈島已有800多年。

冼夫人是南北朝時期的人物。在陳氏定居特呈島之前,島上已有紀念冼夫人的太廟。陳氏後人感念冼夫人民族氣節與自己的祖先文龍公有相似之處,加上朝廷對冼夫人的屢次追封,便將島上的冼夫人廟多次重修重光,發揚光大,直至保存至今。

據當地人介紹,臨近海邊的特呈島東村冼太廟,是島上最早建成的,第一次建成的日期已不可考。該廟現在屬於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坡尾村北面海邊的冼太廟,始建於明朝,距今有400年曆史,規模較大,總面積有300多平方米。此廟還是革命活動舊址,在抗法、抗日、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初期,爲當地開展革命活動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廟也於2008年被列入湛江市文物保護對象。

美麗的特呈島已經成爲旅遊景點

冼夫人崇高的民族氣節和不屈不撓的品格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特呈人。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冼夫人誕辰紀念日,也是特呈島的年例,每到這一天,島上都熱鬧非凡。時至今日,特呈島上的7座冼太廟,面海而立,像一顆顆珍珠,串聯環繞全島,把廟宮和海邊自然美景融和在一起,成爲湛江一處特別的人文旅遊景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