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湛江赤坎光輝市場的“李姨”、“化州姨”、“水姐”,很多老赤坎人都會有一定印象。她製作和銷售了30多年的糉子和田艾籺,手藝精湛,口碑很好。每年端午節,她包的蛤蔞糉都是一搶而空。甚至忙得沒空收錢,經常被人“順”走幾個。

李姨的蛤蔞糉原料並不複雜,但選料、調味、火候把握得相當好。

肥瘦相間的豬腩肉,選對部位才能肥而不膩。調料份量搭配恰當,和腩肉混搭醃製一個多小時,再燜燉半小時,火候要剛剛好。

李姨選取鄉下鴨蛋新鮮醃製的鹹鴨蛋黃,蛋黃金黃、出油。綠豆、糯米,都選用的老字號供應商的,給她供貨幾十年了,價廉物美,很有默契。

蛤蔞葉自然也是現摘的,最新鮮的。

每一種主料與配料搭配也很重要,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才能給食客最佳的口感。比如豬腩肉,少了不香,多了油膩,份量要剛剛好。這是祕方不能外傳,嘿嘿。

糉子做好了,包得很熟練,很紮實。一看就是有幾十年功力老師傅的手藝。

煮糉子是最後一道工藝,看似簡單,其實也藏着祕訣。一鍋放多少糉,多少水,煮多久,都是靠經驗摸索出來的。煮得好,糯米才能又軟又透,入口即化。

糉子煮好後,賣相還是很好,仍然是緊扎扎,不散不亂。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專業水平。

打開糉葉,飽滿,稱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糉葉香、蛤蔞葉香、糯米香、綠豆香,這就是大自然的原生態風味啊。

一口咬下去,清香四溢,鮮鹹軟糯,入口即化……這口感,就是比市面上的勝一籌,但好在哪裏,卻說難以用語言難描述,也許,這就是高手的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再看看細節。一個完美的糉子,跟任何美食一樣,都是色香味俱全,裏裏外外都經得起考驗,可看,可聞,可嘗,經得起挑剔。

從李姨身上,我們悟出一個道理。只要用心用情去做,哪怕是最平凡的美食也能化爲神奇。就如《食神》中的“黯然銷魂飯”,獲得食神比賽冠軍的美食,也無非是一碗大排檔上的叉燒飯而已。

李姨說,雖然市面上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豪華糉子,如海鮮糉、鮑魚糉、松茸糉等,價格也很貴,但她只做這種傳統的蛤蔞糉。千百年來,祖宗傳下來就是這種配方,價格也是老百姓能接受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現在因爲年紀的關係,李姨已經退休了,還是丟不下這手藝,繼續在家做糉子,做一些熟客生意,也樂在其中。典型的湛江老人家,閒不下來,忙忙碌碌就是一生!充實而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