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的,真的要用案例學習的話,也是很累的。這裏說的案例學習,是專業的人,對於專業知識的吸收與探討,不是湊個熱鬧。

我是記憶力太差影響學習的姚素馨

來自被迫每天更新知識點的啊嘿噠公關

假期裏,搞PR社羣(掃描文後二維碼可加入)的小夥伴說用案例學習IR,然後有點把大家驚着了。emmmm,好像不太能可能。

我們之前有寫過關於案例使用方式的文章,忘記了卻假裝沒看過的可以點這裏複習。

今天,再聊聊案例和學習的關係。這裏說的案例學習,是專業的人,對於專業知識的吸收與探討,不是湊個熱鬧。

1、 在橫跨文科理科的知識海洋中,適合全盤都用案例學習的,就那麼一丟丟。比如,呃……你就當有吧,畢竟說話不能太絕對。

2、我們愛看案例,因爲案例比枯燥的專業書好看得多,而且還可以以上帝視角指手畫腳。

最重要的是,我們覺得這不是在摸魚、這不是在打屁,這是正經的學習,在這上面花時間,心安理得、理直氣壯。

老媽喊喫飯“怎麼還不放下手機”,立刻大聲懟回去“我在研究案例呢”。

3、我們談論案例,也經常不是爲了學習。有的,提及案例,會說到蘋果、華爲,會說到可口可樂、麥當勞,會說到奔馳、寶馬,說到杜蕾斯、喜茶……沒有經過自己消化和理解的信息,配合了品牌名,就能顯得自己還挺懂的。

當然,只能用在也/更不懂的人(包括領導)面前。有的,則是作爲社交資本,找話題用。這都不是學習。

4、 大部分科目的學習方式,就是“打好基礎”。講真,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沒騙你的事情不多,這算一件。

基礎就是,記住概念、明白邏輯、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扣。記熟、搞懂、然後就是一點兒也不好玩的練習練習練習練習……不好意思,5G8K時代,也是這樣。

只有等到可以給我們大腦直接插芯片(據說我們橋哥正在研究),纔有捷徑。要麼你就努力,要麼你就等着。

5、缺乏基礎知識情況下看案例,純粹就是看個熱鬧,啥也看不出來。這就相當於,你不知道X是什麼,不知道Y是什麼,不知道指數是什麼,直接看人家解三元三次不定方程,你說你能看出什麼。

6、更可怕的是,案例看得多了,很可能會逐漸產生一種錯覺:以爲自己懂了。

7、 真的要以案例作爲學習方式,其實就不是“看看”那麼簡單。我在線下課的時候推薦過幾個做法,下面的人都給我大白眼。是的,真的要用案例學習的話,也是很累的。

比如,老鄉雞的發佈會,不是看現場是不是花了200塊錢。而是要拆解老鄉雞的品牌路徑,與特勞特的“定位”,老闆與團隊的協作,以往發佈內容,這些都要完整的看。

再比如,我們說過某個產品在微博投放的效果很好,有人來問,怎麼能掌握這種方式呢?我回答,你先把他們在微博上投放的每個賬號整理出來,對照文案內容,記錄指標數據,分類做出圖標,得到基本結論,我們再聊。

8、 我們看到的微信文章裏面,關於案例的似乎更多。這並不是說作者們都在使用案例作爲學習手段,只是證明案例更加容易傳播,所以有更多的機會被看到。

很多很好的說專業知識的文章,只有幾百閱讀。而案例更加具有傳播力(你在推廣自家品牌時候可以這樣用),但不代表案例適合學習(你在學習時候不要這樣用)。

你看,這就是個知識點。我們都是做傳播的,這點總得心知肚明。

9、 基本上,廣爲流傳的所謂知名案例,都不是值得學習的案例。

這些案例主要是用來騙預算、吹牛逼的和拿獎的,另外,年終述職也能拿出來得瑟下。真正有用的“經典案例”,應該就是我們小時候數學課本上配的例題:準確說明問題,並且你會做這題了就會做其他題。

總體來說,有學習價值的案例要有典型性、普遍性、借鑑性。觸類旁通,是基本要求好吧。

10、 我是PR流派(說得好像真有似的)裏,強調實踐的那一派。我總是說,沒有經過實踐磨練,PR不能直接上場。

即便進行案例學習,也不能替代實踐。只能說,在實在缺乏實踐條件的前提下,學習點案例的,總比沒學的要好一些。

11、 我知道的類目裏,商學院是最喜歡案例教學的。

一方面,商學院的人基本不是“白紙”狀態,另外一方面,你說商學院還能教什麼?把沒用的說成有用的,可能本來就是教學的一部分。知行合一,妥妥的。

12、 最後想說,對於學習,還是心懷敬畏的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