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做過調查,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卻創造出2300個世界名牌。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直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等都成爲世界上質量過硬的產品,“德國製造”成爲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從不一味追趕潮流,從不盲目創新,搞實業的德國,如何創造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品牌?

打好基礎,慢就是快

幾個月前的一個雨夜,我駕駛某德國品牌汽車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突然遇到前車剎車。在10多米距離內,我趕緊踩剎車,車就筆直地停了下來。是奇蹟?當然不是。德國人給這輛車裝上了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ABS防抱死剎車系統、ASR防側滑系統以及超寬輪胎,讓汽車在溼滑的路面沒有甩尾、側滑,迅速停了下來。

其實,從一輛車就能看出,德國企業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發動機和剎車是車輛最核心的部件,如果剎車不過關,諸如電動車窗、表皮噴漆等無關緊要的東西,弄得再花哨也沒用。

再來看一條路。德國人修補一條路居然要花6年時間,路面的厚度讓人震驚,修好之後可以用100年。在國內,同樣的工程可能兩個月就能完工,但有時修補之後不出兩年就再次變得坑坑窪窪。又比如,德國人建4層樓的房子,有時要花4年時間。面對外國人的驚訝,施工隊答道:“建好後能用400年!”

做好基礎工作,抓住事物本質,這是被時間證明了的成功的經營之道。

在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迅速成爲全球焦點的。他們往往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極少有“差公司”,也絕沒有“假公司”。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稱爲“隱形冠軍”。德國有家葡萄酒作坊,經營快400年了,“二戰”中,很幸運沒被美國戰機炸燬,得以保留下來。德國的馬牌輪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現在我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德國的阿迪達斯公司是1920年創辦的,至今也有90多年的歷史了。

從國家層面來看,10年前,英國、西班牙、愛爾蘭以其金融優勢風光一時,GDP 遠超德國,但這些年被歐債危機搞得險些破產。反倒是踏踏實實搞實業的德國,不但笑到了最後,而且創造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品牌。德國大衆、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熱銷全球,在光學工業方面有徠卡、蔡司,醫藥工業方面有拜耳,醫療保健領域有費森尤斯,這些無一不是值得信賴的業界王者。誰還能說德國慢呢?做好了基本功,慢就是快。

挑最難乾的事幹是德國人的智慧

也許有人會說德國人適合乾製造業,然而現在已經是信息技術與金融的天下了,企業發展要依賴不斷的創新。我們很多人光看到了美國人做的互聯網公司,但並沒有關注在過去100年,德國人發明了電視機、磁懸浮列車、芯片、保溫瓶、直升機、阿司匹林、隱形眼鏡等等,他們甚至會在一個小小的指甲鉗上動足腦筋。

有一次,我和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一起喝咖啡,聊到了指甲鉗。德國雙立人指甲鉗,真正做到了“好鋼用在刀刃上”——只有刃口部位採用特殊的不鏽鋼材質,既節約了成本,又減輕了重量,還增加了美觀度。此外,它的雙弧度設計,也是專門針對指甲的兩個弧度,而普通指甲刀刀口只有一個弧度。後來,周其仁教授在很多場合都舉了這個例子。德國製造業的精髓,不單單是高科技,更在這些細節上。小東西,大智慧,市場廣。

硅谷著名投資人、《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需要能飛的汽車,結果卻得到了140個字符——技術含量不高的推特。”美國經濟學家泰勒·考恩在其2015年的新書 《大停滯》中,也表達了對當下美國創新的不滿。他認爲,現在這場經濟危機的根源,不是週期性的經濟動盪,而是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科技創新的停滯。計算機和互聯網至今沒有讓所有人受益,更沒有成爲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這個世界,需要人們將目光轉向那些真正改變人類命運的大問題上,幹那些最難乾的事情,這是德國人的智慧。德國人將工業思維演繹到了極致。在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電子信息技術時代之後,德國在2012年正式向工業4.0進發,利用CPS(簡稱信息物理系統)進行大規模定製。這對傳統的工業模式將是又一次極大的改造,智能工業將爲人類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產品。

德國製造曾是劣質代名詞

其實,在19世紀下半葉,德國製造也曾是低質廉價的。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國際市場不易進入,在夾縫中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並依靠廉價銷售衝擊市場。德國產品曾因偷竊設計、複製產品等行爲被扣上不光彩的帽子。

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註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由此成爲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英國製造”,以此判別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但這只是歷史的一個片段。

由於德國有基礎科學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學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聯繫,從而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工程師隊伍和技術工人隊伍結合在一起,領導了“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使德國經濟獲得了跳躍式的發展。

到1894年,德國製造業已經可以驕傲地宣稱,“德國製造”比“英國製造”還要強。僅僅不到30年的工夫,他們就改造了一個國家的製造業。

我們總說我們是勤勞的民族,但我覺得和德國人比起來,我們還是有些懶惰。要向德國人學習,企業家和員工都要自我激勵,督促自己追求完美,做到極致。人類只有擁有反自然性的思維和態度,才能進步。企業也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超越同行。

工業創新文化的精神爲根

德國民富國強,不僅體現在工業與創新方面,更體現在孕育這種文化的精神層面。民族的精神與文化是根,沒有粗壯發達的根系,任何枝葉的繁盛都是不可持續的。

有一張關於德國建築物的照片,名叫“不變的德國”,展現的是“二戰”以後德國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紀晚期的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二戰”結束後,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廢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戰火摧毀。德國人把當年的照片找出來,把當年的設計圖找出來,按原樣一座座地重建。今天你到德國去看,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麼現代式建築,幾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風格。

我是學哲學的,同時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這恰恰都是德國人佔優勢的領域。

德意志民族歷來被稱爲“哲學的民族”,康德、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尼采等哲學巨匠,無一不是德國精神的代表。德國哲學的羣星璀璨,也依賴於德國人古登堡所開創的活字印刷術,它引爆了一次媒介革命。另一個德國人馬丁·路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啓了歐洲宗教改革,建立了基督教新教路德宗。

現代社會學奠基人、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論述了新教倫理與近代工業發展之間的關係。這些都已經成爲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古典音樂亦是如此。德國人所擅長的領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開創了浪漫主義的黃金時代。浪漫主義對於人類精神境界與主觀情感的關注,古典音樂對於音樂結構的重視,達到了人類文化的巔峯。時至今日,柏林交響樂團、德累斯頓管弦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依舊是國際頂尖的交響樂團,如同汽車業的奔馳、寶馬。

回過頭來看很多國家,即使數得出幾個世界知名品牌,又爲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貢獻了什麼?這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