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之所以不敢读外国书,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书中人物的名字,我接近于“脸盲”。总是看到一堆人在狠劲地推荐某些书,好像收了人家钱似的,又好像读一下不要钱似的。

介于英语水平有限,我一向不喜欢读外国书。

倘若读翻译书呢,又总是觉得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别,读起来很吃力。当然,这还不是重点。

我之所以不敢读外国书,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书中人物的名字,我接近于“脸盲”。

所以我读的外国书很少。

少归少,总归还是有个三两本的,谁叫有些外国经典书籍,名气那么大呢?总是看到一堆人在狠劲地推荐某些书,好像收了人家钱似的,又好像读一下不要钱似的。

推荐的人多了,不读上一把,总觉得会吃个暗亏似的。

《百年孤独》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虚名浮利,物质享受不过一场梦


所以我最近也读了几本老外的书,比如手上这本《百年孤独》。果不其然,我全篇读下来,根本没能分清到底谁是谁。

就好像知道我“脸盲”似的,书中的人儿有个独特的嗜好,总爱给婴儿娶长辈的名字。结果几代人下来,好多个名字,他们竟然都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弄得我两眼一抹黑,干脆只管剧情走向,彻底放弃记住角色名字。

(像中国这么论辈分的,每一辈专门配一个字的多好呀,清楚明朗,一目了然)

我承认,读完全书,我压根一个名字都没记住。

不过大师兄并不会因此而给它差评。而且我还要用力给它点赞,举起我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夸它。《百年孤独》的确经典,堪称完美。我书读得少,也说不出到哪里好,只觉得全书构思巧妙,逻辑严谨,寓意深刻,能带给人深沉的思考,读下来酣畅淋漓,很是痛快。

《百年孤独》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虚名浮利,物质享受不过一场梦


《百年孤独》写的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史,从一对夫妻的小家庭到几十人口的大家族;从第一代繁衍生息至第七代;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最后由盛及衰,化为虚无。

我认为全文中心思想可以用文中这段话来归纳,并且我深刻认同。

"也就在那时,她理解了奥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成小金鱼随即又销毁的举动。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她深深遗憾没能在多年前获得这样的领悟,那时还来得及净化记忆,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

这是乌尔苏拉的感慨,而她提及的奥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则有过辉煌的军事经历,他是一个传奇。

他曾经发动过32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

他逃过14次暗杀,73次伏击和一次枪决。

他与17个女人生下17个儿子,一夜之间几乎被杀尽,只剩一个侥幸逃脱。

他甚至喝过一杯毒咖啡,剂量足以毒死一匹马,可他没死。

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作为反政府义军的最高首领,受无数人敬仰。可谓是风光无限,一时无两。

但是最后当他同政府签订停战协议之后,他把自己关在小作坊里,每天锻造小金鱼,然后销毁,如此反复,消耗余生。

《百年孤独》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虚名浮利,物质享受不过一场梦

一句“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能获取多少人共鸣?

大师兄想起曾经听人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两者表述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①众生追求的虚名浮利,物质享受不过是徒劳一场。

这个道理老子早就告诉过我们。

《道德经》里记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②活着,是活自己的命,过的是自己的日子。

外界的认可与否定,不过是黄粱一梦。

你飞黄腾达之时,张三李四都从不知名角落里跑出来认可你;

你落寞荒凉之际,阿猫阿狗都指着你的鼻子数落着你的不是。

(胡适曾感叹:不知人为何物?)

人生在世,浮华若梦。你的短暂百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

根本不足为道。

声明:文章为本人原创,首发公号:江南大师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