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義追問到市場摸索,黃先鋒要完成不小的自我蛻變。黃先鋒是武漢大學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他感慨,科研與商業現實確實存在不小差距。通常來說,國內企業很難直接轉化來自科研機構及高校的研究成果,於是他便抱着讓研究更實用的想法開始創業。

  測繪地理信息專業,從事三維建模十幾年,黃先鋒做過數字敦煌,也加入到國家973計劃做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擔任首席科學家助理。此外,他還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做過科研工作。回國後,他與曾經的科研團隊一起成立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成員多數也是國家973項目成員。

   3D打印城市

  當時正是2014年6月,國內原有的工業體系正發生着顛覆性變化,信息、物力等技術的發展,使得中國邁入到科技轉型期。擁有優秀的三維建模團隊的黃先鋒,想在這個領域翻騰出一些浪花。

  基於此前從事的數字文物經歷,他發現文物的價值並未很好地釋放出來。文物的獨一無二性、脆弱性等特質都讓文物束之高閣,但是文物作爲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巨大價值,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繼承方面。

  “讓文物不再束之高閣的重要方法便是數字化。”他介紹,如今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文物不到十萬件,且分散在全國各地。面對1億件館藏文物和76萬處不可移動文物,這個數字顯得太微不足道。讓文物放置在庫房中,不見天日,日漸損耗,不是他想看到的。於是,他想將這些文物用三維建模技術公開展示出來。

  大勢智慧和英特爾合作箭扣長城保護項目中生成的高精度三維模型。

  公開展示,也意味着多一些公平。黃先鋒認爲,地域資源分佈不均,貧富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將文物數字化後公開展示,任何人都可以同等獲取資料,讓文物教育更公平。

  現實情況是,實景三維數據製作較難:價格在數萬至數百萬的軟硬件設備,頗爲昂貴,還需要專業的掃描儀和電腦;工作細緻且瑣碎,需要大量人工;技術過於專業,各種參數設置,一般人甚至是專業人員也搞不定;完成一件文物建模的時間週期長,需要數小時至數週不等,時效性差。

  “因而,三維建模主要在B端應用,普通大衆無法自建三維模型,必須依靠外界供應。這便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實景內容三維數據的需要。”黃先鋒表示。

  他與團隊的出發點是,能讓每個人都能像拍照一樣,便捷地進行三維建模,讓文物變得易捕捉易獲取。同時,在數字空間中建立一個現實世界的映射,也是各種智能、智慧系統進行分析、理解和決策所必須的數據。

  基於三維建模的製作上的困難,團隊研發了一個M3D雲計算平臺。任何攝圖工具拍出的照片,如攝像機、手機、UAV、街景攝像機、衛星等,都能在這個平臺上自動生成三維模型。

  用戶只需將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平臺上,便可以免費獲得自動生成的三維模型。

  用戶將文物照片在平臺數字化之後,平臺也將獲得文物的數據和信息。隨着用戶上傳的照片增多,平臺將成爲一個文物數據庫和素材,提前獲取IP資源,在3D打印、展示、教學等商業用途上進行變現。現在,公司已在博物館和校內進行推廣。未來,還能對IP再利用。

  在平臺的應用上,不限於文物,如數字城市、公安安防、個人娛樂、個人定製等任何領域的任何物體都存在應用方向。

  大勢智慧自動建模技術建立的食品三維模型。

  當前,公司正在籌劃本草綱目的數字化建模,將本草綱目上的所有藥草進行立體展示,用於教學和傳統文化的推廣。

  考量商業化與可行性之後,除了文物,團隊也瞄準了3D智慧城市上的應用。

  關於智慧城市,黃先鋒在創業初始時就有預判:實景三維地圖將會是未來的地圖。二維地圖始於三十年前,而當時的房屋多爲矮小的房子,不適宜當下高樓林立的城市面貌,取而代之的肯定是三維地圖。如今,越來越多的三維實景地圖應用在我們生活中。

  他想構建一個智慧城市大腦所必需的基礎數據平臺,“數據熱的趨勢已非常明顯,現已被市場檢驗和證明,如深圳、上饒、蘭州、武漢等城市的智慧城市應用,敦煌和景區等項目的數字化應用,通常3年更新一遍,這些數據量將非常可觀。”

  此前,公司也對城市工地進行建模,運用無人機測繪、自動建模和雲服務的技術,對工程進度進行監測。

  後臺AI程序自動利用多次無人機採集圖像進行三維變化檢測、識別出變化內容。

  目前,平臺正在推廣應用階段,已經積累了上萬數據模型,年收入過千萬。接下來,公司還將進一步擴充團隊。爲了更大規模的推廣,團隊正在尋求A輪融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