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網上看到某些軍友們評價國產戰機時總喜歡以貌取人,和國外的某個機型扯上關係。尤其是見到我們的直-8G、直-18時就說是模仿法國的“超黃蜂”,而最近很火的直-20就是仿製美國的“黑鷹”弄得好像國產的戰機全是仿製人家的山寨貨似的。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我們的一部分國人很不自信,再加上本身專業知識有限,看待問題比較膚淺,所以就鬧出了一大堆的笑話。

那麼怎麼才能看出一架戰機到底是仿製還是自主設計生產的呢?

看一架飛機是否自主設計的關鍵是看它的中心部分。如果是固定翼飛機的話主要看氣動佈局,發動機航電系統是不能代表什麼的。而對於直升機來說,看外觀就沒意思了,它的核心部件是旋翼系統,包括主旋翼和尾部的旋翼兩部分,爲什麼這樣說呢?

以國產的直-8G爲例,它最早的原型機是法國國營宇航工業公司研製的SA-321“超黃蜂”中型三發多用途直升機的。不過直-8G與它的母型相比已經算是完全的脫胎換骨,基本上已經算是一款全新的機型了。

直-8G與“超黃蜂”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其主旋翼系統。直-8G採用了第四代的球柔性複合材料旋翼系統,包括鈦合金精鍛槳轂、球柔性金屬橡膠複合軸承、以及6片複合材料的槳葉三部分構成。

與“超黃蜂”的第二代全金屬鉸接式旋翼系統比起來,直-8G的旋翼系統不僅取消了傳統的揮舞鉸、擺振鉸和變距鉸等活動潤滑部件,具有結構簡化、可靠性高、保養維護工作量較小等特點,更是極大的減輕了機構的重量,對於提高整機的功重比和提升飛行高度、航程等都十分有利。

直-8G的另一大特點就是發動機功率非常大,13噸級的直升機,配備了3臺1500千瓦的渦軸發動機也算是奇葩了,當然這樣做目的是爲了高海拔條件下的飛行需要。該機的發動機足足比“超黃蜂”大了50%以上,這樣大幅度的提高發動機功率自然是不能再使用原有的變速箱了,因此變速箱也需要重新的計算和設計。

主旋翼系統功率的增加自然也需要相應的增加尾旋翼的轉速和螺旋槳尺寸,或者加長機尾的長度,經過如此一番改動的直升機還是原來的“超黃蜂”嗎?

也許在外行的人看來,直-8G的基本外形還能看到一點“超黃蜂”的影子,其實這也是設計和生產單位爲了方便拿到項目的許可證和節約一部分的模具費,否則大可以連機體外形也進行一番大改,甚至重新設計一個更炫酷的機體,只不過這樣的改動並沒有多大的效益,也沒什麼必要罷了。

很多人直-20的外形實在太像“黑鷹”了,其實該機的長相與“黑鷹”相像的主要原因還真不是爲了山寨,而是任務的需要。像“黑鷹”這種機體扁平的中型雙發多用途直升機其實是會影響到艙內的有效空間的,不過犧牲了這麼多的艙容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便於塞入中型戰術運輸機上執行長距離的空運,相信很多剛入門的軍友都沒想到吧?(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