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跌落神壇:英國鬧劇讓形象崩塌,北大講臺被噓,專家:不夠格
千百年歷史的文化積澱,發展到如今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深受其影響,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作爲了文化的傳播者,如今很多人也都能夠隨口來上兩句,這引經據典的能力似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外部大環境之下,竟然是有很多人打着這樣的一個幌子,靠自己的胡謅就開始欺騙廣大的消費者,可以說這樣的一些個“文化騙子”隨處可見。
普通人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能夠獲取金錢,但是還有些公衆人物竟然也開始使用這樣的手段,而於丹就成爲了這樣最明顯的一個案例,對於此人我想大家已經是不再陌生了,而憑藉《百家講壇》也是贏得了無數人的熱衷,一時之間她已經是成爲了國人心中文化界相當有影響力的學術代表,甚至是出現一些個“文化聖母”、“女性楷模”等一些個稱謂。
可隨着她名氣的增加,在更多人得知這樣的一位傳奇存在的時候,她的形象也已經是開始下跌,甚至是在有一次臺上演講的時候,被低下的學生們直接將其轟下臺,從當初被無限崇拜,到如今的跌落神壇,這背後究竟是有着什麼樣的玄機所在呢?
在探尋了諸多原因後,實則也很容易看清期間的一些個真相,首先就是學問不過關,于丹在登上《百家講壇》之前本身是傳媒出身,實際像解讀《論語》等等,她也是以業餘的一個眼光來看待,在專業的人眼中,她的那些個講解完全是照貓畫虎,遭受了不少的吐槽。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很多的一些個論調,實則和今天的毒雞湯是相差無幾的,在其成名之後,她也是借用這樣的一個身份,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女性身上進行勸導,可人們後來就發現,她的這些言論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的,所謂的學術言論也就沒有任何的作用了。
要說這人在成名之後,越發就顯示出自己的能耐了,于丹在後來也是由於身份的問題而讓很多人厭惡,而這一次竟然是在外國丟臉。在國內一直是儒家的那種優雅的形象,但是有一次在英國參加活動的時候,竟然是在酒店問題上發生了很大的衝突,不僅三番五次要求更換酒店,而且脫口就是髒話,所謂文化教母的形象又是從何談起,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最後我們就來說說當初在北大被轟下臺,當時她也是被邀請前去參加一個活動,而就讓其最後做一個總結的時候,學大的學子們對此是相當不滿的,一些個老藝術家也是認爲她沒有這樣的資格,北大講臺上被噓瞬間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當然這一次也可能是主辦方的一個疏忽,可最關鍵還是在於她本人,要說有以上的四點緣由,她的落寞看來也是必然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