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批、989款,这是自去年12月底中宣出版局宣布恢复游戏审批、并加速审批之后,过去3个多月国内游戏企业所获得新游戏版号总数,考虑到中宣出版局刚接手游戏审批工作,这个数量已体现了这个新成立的游戏行业主管部门的诚意。甚至可以说,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没有监管,整个行业如同“脱缰野马”,很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化问题,及时管制与“洗牌”对于中国游戏产业而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月2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显示,首批进口游戏版号已经下发,总数为30个,审批时间为3月29日。其中,游族网络和腾讯的《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网易的《迷室3》、完美世界的《洪潮之焰》获批。此外还包括雷霆互动的《永不言弃:黑洞!》、畅游时代的《英雄传说:星之轨迹》、深圳中青宝互动的《灵魂之桥》。

12批、989款,这是自去年12月底中宣出版局宣布恢复游戏审批、并加速审批之后,过去3个多月国内游戏企业所获得新游戏版号总数,考虑到中宣出版局刚接手游戏审批工作,这个数量已体现了这个新成立的游戏行业主管部门的诚意。

“看得见的手”拉出中国游戏

新成立的中宣出版局成为国内游戏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因为机构改革的原因,客观上说,要让一个新部门快速接手游戏审批工作,一开始业内人士真不是很乐观。这也导致2018年下半年的各种谣言,比如去年有人说2019年两会后才可能恢复新游戏获批。

最终结果是,2018年12月游戏审批就正式恢复,3月底首批进口游戏版号公示,这些进展显著快于游戏业内人士的预期,而审批恢复的速度、以及实际下发版号数来看,是超出业内人士预期的,领导说的加速审批真不是假的。

回看当时的这些政策举措,近一年的版号管制对于游戏行业而言未必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说,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没有监管,整个行业如同“脱缰野马”,很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化问题,及时管制与“洗牌”对于中国游戏产业而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监管部门对游戏产业从来不是“严厉打压”或者“放任不管”,而是一直坚持管理与疏导两条腿走路。在这个过程中,每当行业发展出现问题,监管层总是会及时出手对行业进行适时管理,因为管理得当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纵观监管层在过去几年间的出手,无不如此。

游戏业仍有巨大想象空间

监管部门的出手,显然是希望游戏厂商和开发者们回归本源,在好的游戏产品上下功夫。此前,行业中已经爆发了诸如买卖版号、伪造版号都乱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乱象,才需要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在近一年的监管中,这类游戏逐渐被淘汰,而这类游戏厂商也大多关门或者转行。

腾讯、网易等大公司不约而同将“未成年健康上网”当成头等大事来处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同时也试图通过发掘游戏的多元价值,来为游戏寻求更多可能。比如腾讯在前不久推出的《见》和《长空暗影》两款公益游戏,呼吁关爱特殊人群,网易此前也推出了《极客战记》等教育应用产品。

而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堪一击的小公司,也在“寒冬”来临之际,因为对游戏的本质的热爱和理解,给玩家们带来了无数惊喜——《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到《隐形守护者》、《自走棋》……一系列创新精品的涌现,让玩家们对国产游戏开始有更多的信心。

2018年的这场行业“寒冬”,让几近脱缰的中国游戏业“急刹车”,也让众多企业有了反思自己、重回理性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