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的大顺军兵分两路从西安向北京进发,准备对崇祯皇帝的明朝发出致命一击,而明朝官军的表现也没有让李自成“失望”,从山西到北京一路上的明朝官军望风而降,除了极个别城市进行了抵抗之外,其他的明朝官员们只恨自己投降晚了,唯恐在新建立的大顺朝中没有自己的位置。

李自成的大顺军

北京城中的崇祯皇帝也十分地彷徨,曾经思考过是否要迁都的问题,但是一些大臣极力反对,而崇祯皇帝又没有一言九鼎的魄力,最终只能困守京城。面对大顺军的步步逼近,崇祯也不想让大顺军逼到北京才与之决战,他也希望将李自成拒之于千里之外,于是便凑齐了一支军队,准备开赴前线做最后的抵抗。

军队七拼八凑地凑齐了,那么谁来领导这支军队呢?在与农民军和东北清军的战斗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大臣,比如孙传庭、孙承宗、洪承畴等人,要不战死,要不投降了清军,总之崇祯皇帝麾下可用之才已经损失殆尽了。崇祯也想御驾亲征,但是自己也没有军事才能,也不具备这样的胆略,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挑一个具有高贵身份的人来替自己亲征。

崇祯皇帝

在明朝的政治体制下,藩王不能参与军事,那么身份高贵的人就属内阁大学士了,从中可以挑选一人代替自己出征抵御李自成,而挑选谁崇祯皇帝自己心里也早就有了想法。但是怎么样让大臣们主动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还需要耍个手段,而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并不难,因为他没有大智慧,但是小聪明还是有的。

于是,有一天崇祯皇帝在和内阁大臣们议事的时候,崇祯深叹一口气,说:“朕非亡国之君,奈何事事皆亡国之象。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说完就痛哭流涕,大学士们一看,这怎么行呢?怎么能让皇帝亲自上阵呢?于是,大学士们依次请求代替皇帝出征,虽然他们自己也不情愿,但是还是得摆摆样子。

于是,大学士们按照顺序挨次请愿,但是崇祯都不同意,唯独大学士李建泰请愿以后,崇祯皇帝表示:“李爱卿,既然你这么忠君爱国,那么你就当仁不让,代替朕到前线督师吧。”这让李建泰也很懵,但是这也是自己“自愿”请求的,皇帝也答应了,只能硬着头皮去了。其实,李建泰并非帅才,也并非军事天才,还有点胆小怕事,但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崇祯皇帝为什么会选中了他呢?

李建泰剧照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捉襟见肘了,崇祯虽然勉强凑了一支军队,但是军队的粮饷开支还没有着落,而李建泰是山西的大富豪,在曲沃有着万贯家财,所以崇祯皇帝并不是看中了李建泰的人,而是看中了他的家产。而李建泰被选中后,也知道自己的命运无法避免了,于是便对崇祯皇帝表了态:“臣家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以西。”

崇祯一听,果然没看错人,既有了督师,又有了军饷,一举两得,如果崇祯皇帝能够预料到李建泰在前线的战绩的话,相信他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明末农民战争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