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娄敬又站了出来,他对刘邦说道,可以与匈奴人和亲,陛下将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再赠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布匹和金银珠宝,这样匈奴单于就成了您的女婿,这世上哪有女婿打老丈人的道理啊。所以刘邦决定与匈奴和亲,其背后深刻的政治逻辑是:主动满足匈奴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战争的目的得到满足,发动战争的欲望自然就会减退。

刘邦早年间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后来恰逢赶上了秦末大乱世,机缘巧合之下又被逼造反。但谁能想到后来他竟然能攻克咸阳,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就一番霸业。

对于刘邦的成功,后世之人更多的是将其原因归功于刘邦的唯才是举和善于用人。

但海佑却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作为一名职业的政治家,刘邦最擅长的并不是用人,而是决策。而且每次决策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政治逻辑。


1

刘邦睌年最炉火纯青的三次重大决策,其计谋计策竟然全部出自一个叫娄敬的平民天才谋士。


娄敬是齐国人,满腹才学却家境贫寒,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娄敬通过同乡的举荐见到了刘邦。而二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让刘邦决定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一千年的大事。

当时,已经一统山河的刘邦正在考虑,应该将帝国的首都定在哪里。

原本刘邦的第一选择是洛阳,因为洛阳的位置居于天下之中,刘邦此举是想效仿当年的周天子,居天下之中而受天下朝拜。

但很快娄敬的一番话便彻底打破了他的设想。

娄敬说,中原地区连年战乱,洛阳早已是残破不堪,所以不宜定都于此。而关中之地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沃野千里。如果定都于此,一旦天下有变凭关中之险之富,一下子组织起百万人的队伍守住天下非常容易。


娄敬的一番话说得刘邦非常动心,但定都一事毕竟有关国家命运,所以后来刘邦又去询问张良,得到的答复是张良赞成娄敬的建议。因此后来刘邦定都在关中的长安,从此开启了西汉王朝200年的国运。

刘邦原本想效仿周天子定都洛阳,他是想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天下炫耀,看,我是这天下的主宰。

但最后他却听从了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为什么呢?

因为从娄敬的话中刘邦已经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胜利者,而且是统治者。

胜利者追求的是光辉,而统治者追求的是长治久安。所以刘邦决定放弃定都洛阳转而定都关中的决策,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娄敬的建议,但从深刻的政治逻辑上来讲,是刘邦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发生了改变。

2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北边蒙古草原的匈奴人经常南下骚扰汉朝边界,刘邦忍无可忍决定发兵攻打匈奴。刘邦调集了全国的精锐部队共有三十二万,浩浩荡荡的向匈奴人开去。

结果令人想不到的是,刘邦先是中了匈奴人的诱敌之计,后又被匈奴单于冒顿用四十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城。

此时,这位大汉的开国皇帝,生死只悬于一线之间。


后来还是谋士陈平献计,派使者带着一大批金银珠宝去贿赂了单于的妻子阏氏,冒顿单于禁不住枕边风的威力,又害怕正在中原地区集结的救援刘邦的兵马,于是便放走了刘邦。

刘邦死里逃生之后,深感匈奴人的骁勇与可怕。为了缓和与匈奴人的关系,他向众谋臣寻求意见。

此时娄敬又站了出来,他对刘邦说道,可以与匈奴人和亲,陛下将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再赠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布匹和金银珠宝,这样匈奴单于就成了您的女婿,这世上哪有女婿打老丈人的道理啊!

对于娄敬的这个提议,刘邦思索再三之后还是应允了,只不过他把长公主换成了一个普通的宗室女,并将这个宗室女封为公主,然后嫁到了匈奴。


两国交战,父子亲情尚可以弃之不顾,又何况是女婿与老丈人呢!刘邦知道这是娄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所以他并未深究这一点。

刘邦其实明白娄敬所说之话的真正含义,以与匈奴和亲为名义,赠送给匈奴大量的物资。匈奴人得到物资之后,缓解了生存的压力,自然会减少侵略的次数和力度。

所以刘邦决定与匈奴和亲,其背后深刻的政治逻辑是:主动满足匈奴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战争的目的得到满足,发动战争的欲望自然就会减退。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汉朝是有一定军事实力的,所以匈奴人才会在战争与和亲两者之间选择和亲。

3

刘邦称帝之后定都关中,原本是想凭借着关中的富饶与险峻稳坐天下。但自从被匈奴人狠狠地教训了一下之后,刘邦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中距离匈奴太近,多年的战乱又让人口流失严重,如此一来实在太过危险。

就在刘邦为此苦恼的关键时刻,娄敬又站了出来,他又向刘邦献了一策。

娄敬对刘邦说道,山东地区的六国残余势力力量依然很强大。您现在居于关中,对这些六国豪族的掌控有些困难,所以不如将他们全部西迁入关中来,这样既方便您控制他们,也方便让他们来抵御匈奴人。


刘邦听了娄敬的话后豁然开朗,很快便依计行事将六国豪族西迁入关中,一下子就解决了关中的边防问题与人口流失问题。

其实相对于防备匈奴而言,刘邦更担心的是这些六国豪族,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揭竿而起,推翻大汉王朝。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这些六国豪族有钱有势,而是因为当时的天下刚从战国和秦末的乱世中走出来。

大汉王朝才刚刚建立,所以这个新兴的政权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不是那么的高,而这些六国旧贵族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远大于汉朝政府,所以必须将老百姓与这些旧贵族分隔开,用空间的差距来消除他们政治上联合的可能。

所以刘邦将山东六国旧贵族西迁入关中,背后的深刻的政治逻辑是:对于一个新兴的政权而言,对它威胁最大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权势的人,而是那些对普通老百姓拥有号召力的人。

很多时候读历史,我们总是计较于历史的故事有多么精彩,计谋有多么巧妙。但我们却经常忽略了每一个历史决策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

海佑在文章的开头说刘邦是一个善于决策的人,那么到底什么是善于决策呢?

海佑一个政治家只有深刻的了解政治博弈的底层逻辑之后,才能在无数的计谋计策中,挑选出一个符合政治逻辑的方法,再加以实行,这就叫善于决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