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的報道稱,在應對疫情時,英國“羣體免疫”策略令人擔憂。不僅如此,英國選擇的道路與主流大相徑庭,採取了一種不同的、具有爭議性的應對措施——就像一個炸彈,“羣體免疫“這個詞突然出現在媒體上。

保持冷靜,生活繼續。

這句著名的英國口號,原本印刷在二戰時英國政府的宣傳海報上,後來就成了對英國人性格的經典描述。

但英國首相約翰遜最近說出的“羣體免疫“這個詞,也許將改變一些英國人習以爲常的事情。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英國人還能不能保持英國式的冷靜?

這個問題,似乎要比二戰時複雜得多。


倫敦帕丁頓火車站的站臺上只有幾個人


車廂裏空空


就連泰晤士河邊的小路也看不到人


機場再也沒有往日的喧囂

01

會議

英國還是那個英國?

多年後,英國人也許會記住12日召開的“眼鏡蛇會議”。要知道,這是隻有在重大情況下才會召開的緊急會議。這樣一個緊急會議上,英國首相約翰遜自己也說這是“這一代人遭遇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但交出的應對措施看起來“並不那麼緊急”。

他強調英國將進入抗疫“延緩”階段,除了提醒民衆多洗手、鼓勵企業讓員工在家工作,並沒有採取強力措施進行應對。按照英國政府公佈的防疫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圍堵、延緩、研究和減損四個階段,進入“延緩”階段時,就意味着英國的疫情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不僅如此,英國選擇的道路與主流大相徑庭,採取了一種不同的、具有爭議性的應對措施——就像一個炸彈,“羣體免疫“這個詞突然出現在媒體上。


英國首相約翰遜

會後,也許是爲了表示政府決策是基於科學認知,約翰遜帶領首席科學顧問和首席醫療官一起召開了新聞發佈會。然而,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事後對媒體這樣詮釋這種策略,引發了更大爭議:“你辦不到且不應去做的,就是想徹底壓制疫情。若只想全力壓制,後果就是年底疫情捲土重來,屆時正是國家醫療保健服務最喫緊的冬季,然後就會以麻煩不斷告終。”他表示,要想達成“羣體免疫”,英國需要約60%甚至70%的民衆染病且痊癒後獲得免疫力。

“羣體免疫”作爲流行病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概念,在疫苗未出、疫情未止的當下被用於疫情防控,其有效性陡然成爲各方爭論焦點。

約翰遜也許在等一個時機。“我們是在科學的指導下工作。我們並不是說不會採取(禁止活動)這類措施,我們心中有數,已準備好了應急計劃,但爲了讓我們的干預起到最大效果,我們需要找準時機。”


但另一個事實也不得不讓英國人捏一把汗:英國14日新增確診病例342例,累計確診病例1140例,成爲最新確診病例“破千”的歐洲國家。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到3月14日,英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人數翻了一番,至21人,確診病例數躍升342起,增長了近43%。

02

頭條

也許,英國還是那個英國。

在媒體行業發達的英國,報紙和網站的頭條,一向是風向標。大不列顛的人們最近關心啥,看看這些頭條就知道了。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雖說關於疫情的新聞過去一週是有佔據英媒頭條的日子,但過了幾天,似乎慢慢就淡出了。疫情新聞的動態更新也似乎並不頻繁。


英國報紙頭條,標題醒目“很多家庭將會失去至親”

相對來說,“搶頭條”的人中,王室成員有點多。

兩個月沒回英國的梅根,最近終於回到了倫敦。夫婦倆一起出席了2020年度奮進基金獎的頒獎典禮。於是梅根強勢“搶了頭條“,引發英國網民熱議,哪怕同一天,英國出現了首個因疫情死亡的病例。


早些時候,3月3日晚上,英國駐愛爾蘭大使在都柏林的吉尼斯啤酒廠舉辦了一場招待會,威廉王子在會上閒聊時還開玩笑說,他和妻子凱特“正在傳播新型冠狀病毒”,也引發熱議。


當然,他們都沒有戴口罩。英國人的鎮靜,從王室的身上就看得到: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不要低頭,皇冠會掉”。

然而,人生閱歷豐富的女王撤了,也許是暫時的。

英媒報道,出於疫情中的安全考慮,就在“眼鏡蛇會議”召開當天,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悄悄撤離白金漢宮,前往溫莎城堡。皇室表示,如果未來英國疫情更嚴峻,將把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撤離至桑德靈漢姆宮進行隔離。不過,《鏡報》援引白金漢宮一位消息人士的話說,女王此次溫莎城堡行只是“普通的週末旅行”,她將於下週回到倫敦。


當然,總有嚴肅媒體確實是在關心疫情。《衛報》網站13日刊登題爲《羣體免疫:英國應對新冠病毒的策略會奏效嗎?》的報道稱,在應對疫情時,英國“羣體免疫”策略令人擔憂。但,與上面這些“新聞”相比,並沒有引發太多熱議。

03

聲音

好像生活在“兩個英國”。

疫情之下,這是不少英國人的感覺,也是英國給外界的印象。

信心,有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萊爾·威漢支持英國政府。“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關閉學校能夠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但約翰遜正在聽取專家們的意見,他採取了一種相當謹慎的方法”。

淡定,也有的。


有英國網民苦中作樂地調侃說:80%的人都會感染病毒?那我們啥都不用做了,就等着一切都爆發起來吧~去酒吧不?

一份調查顯示:在疫情正在擴散的國家中,英國民衆是最放鬆的!44%的人不怎麼怕,26%的人完全不怕。

擔憂,有的。

229名英國科學家聯名向政府致公開信,敦促採取“更強有力、更嚴格”的措施。

英國議會請願網站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14日上午,已有10多萬人在請願書上簽字,呼籲英國有必要效仿意大利,限制一切非必要的市鎮間人員流動,同時限制大型集會。按照英國相關規定,一旦請願人數超過10萬,議會就應考慮對相關議題進行辯論。


英國政府請願網站


還有英國媽媽直接在推特上回復約翰遜:甚至連我13歲的孩子都在問我,爲什麼還不關閉學校。

質疑,有的。

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直斥英國政府在拿公衆安全賭博。英國前衛生部大臣傑里米·亨特表示,“我們現在的情況大約是4周前的意大利,政府採取的措施令人驚訝,也讓我感到擔憂”。

有網民表示,明明採取其他地方的措施就可以控制住病毒,爲啥還要搞這種人羣免疫?

有人覺得“血腥和可怕”,感覺自己成了一項實驗,“我們不是奶牛!”

恐慌性搶購,也有的。



上週,社交媒體上充斥英國各大超市貨架空空的圖片,意大利麪、衛生紙和罐頭等商品尤爲搶手。一些店鋪經營者說,近期超市生意的火爆程度堪比聖誕節前的購物潮。爲此,英國食品零售商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呼籲消費者理性購物。

不同的文化、共識和國情,決定了不同的道路。我們看到不同國家採取不同力度的防控措施。但核心問題是一樣的:找到疫情防控和社會運行之間的平衡。疫情像一面鏡子,照見良知、責任與擔當,也照見傲慢、偏見與無知。


約翰遜首相的劍走偏鋒是否有效?也許只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希望約翰遜首相,對得起英國民衆在危機中爲他投上的那一票。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 深海星

責編 杜雨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