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满洲饮食》 (一)

“米饭篇”

满洲人由原始时期的渔猎经济逐步演化成农耕经济。在渔猎时期,满洲先民们为了适应渔猎生产的需要,在饮食上发现耐饥饿的粘食食品,所以在生产劳作中成为首选食糧。这可能也是其他粮食制品无可比拟的优点。从而形成了满洲人主食方面的食物链――粘食、面食、米饭、甜食和凉食。

先说一下米饭类。

一、小米捞饭:小米是禾本科糧食作物“谷子”的果实,谷子也“稷”。古人称“山河社稷”,“社”指土地,“稷”称谷子。可见谷子在古代人类对它的重视。谷子虽是密植作物,但仍属低产作物。脱粒后要放在热炕上炕干,用碾子脱去糠皮成为小米。

将淘洗好的小米放入开水中(需宽汤)煮成七、八分熟后用笊篱捞入盒中再蒸一遍。饭味香浓口感肉头,别具风味。其米汤可用做熬汤用,其汤别具风味。

小米除了做成捞饭外,还可掺入一定比例的黄豆经浸泡(二至五天)磨成水面烙成无馅的饼,因有黄豆成份,故有甜味口感,故称“甜饼子”。这种面也可摊成煎饼。

二、稗子米捞饭:稗米是禾本科“稗子”的果实。稗子生长期短,喜低洼地块。在种完其它作物后可以种它。其稗子米同小米一样,可做捞饭和甜饼子以及煎饼。三、大黄米:一种叫“糜子”的禾本科农作物的果实,炕干碾轧成的米称“大黄米”,因米粒比小黄米米粒大故称“大黄米”。因煮熟后呈粘性状态,故有耐饥饿特点。用大黄米焖成的饭(可掺红小豆或芸豆粒)食用时可沾晕油、蜂蜜或苏盐儿(将苏子炒熟后加少许盐撼压成半粉状)口感和味道别具风味。一种米粒比大黄未米粒小的粘米叫“小黄米”的(古代称“黍”)米也可焖粘米饭,但口感要逊些,多用其做粘食“饽饽”。四、苞米馇子:把干苞米用水浸后(短时间)捞出在碾上轧碎,过筛后(使其粒匀)称做苞米馇子。可掺入红小豆或芸豆放在一起焖煮,成为苞米馇干饭,汤多为大馇粥。五、高粱米饭:高粱去掉外皮的糠就是高粱米,其做法与苞未馇相同。六、上述除粘米饭外,加水就是水饭。也是满族人喜爱的饭食之一。 七、另外,满洲人喜用甜食,可将小米、高粱米或苞米馇加小豆绿豆豌豆芸豆等熬成粥后加糖或蜂蜜等做成甜粥。 (待续)

作者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