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中國歷史時,秦始皇是繞不開的人物,兼併六國一統天下,是他讓中國開啓了大一統之路。而講到秦始皇又繞不開呂不韋,作爲秦始皇的尚父,從他遇到莊襄王那一刻起,命運就與秦國緊緊聯繫在一起。他的出現對秦國有何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呂不韋本爲衛國陽翟人,早年間於各地間行商,途經趙國邯鄲時與一人相識,當時的異人還只是秦國諸多王孫中不起眼的一位,要不然也不會被打發到趙國做人質。

要知道當時王族做人質也是有區分的,抱大腿的人質一般都是太子或者嫡子,而以當時秦國之強大,送往比之弱小的趙國做人質的必然是王室中最沒有勢力的,即使如此呂不韋仍然一眼相中了異人的潛力,可謂是眼光毒辣。

我們知道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不僅依靠完善的制度改革,還有一點便是是數代秦王的韜略起作用。

呂不韋對秦國的第一大功勞便是讓秦國王位順利過渡:

在奮六世之餘烈的前提下,很多人都會忽略秦國王位繼承的危局,在孝公繼位以前,秦國便經歷厲公、躁公、簡公、出公之亂,致使秦國只能龜縮在西邊舔舐傷口無法東出。

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史記·秦本紀》

即使昭襄王的繼位後也面臨着公子壯的威脅,在局勢穩定後才被魏冉消滅。而到昭襄王晚年時期,作爲王位繼承人的贏柱已然擁有20多名子嗣,異人只是其中一位。

可以想象,若不是呂不韋奔襲千里,身負千金以一己之力說服華陽夫人認異人爲嫡子,可以預見的情況便是贏柱在三天守孝期內突然病的情況下,那二十多位子嗣爲了王位會爆發何等慘烈的鬥爭,而山東六國又如何會放過如此良機。

呂不韋的出現成功解決了孝文王贏柱守孝暴斃後無嫡子繼位的危局,此乃第一功。

呂不韋對秦國第二功便是廣納賢才:

戰國時期,身處高位之人都有招攬門客的習慣,呂不韋亦然。我們都聽過一字千金的故事,呂不韋率領門客編撰《呂氏春秋》,佈告天下,若有人可刪改其中一字者賞千斤。呂不韋用他的商人營銷手段,迅速吸引了天下諸多文人學術的目光。

在高額的賞金下,諸多人才紛紛湧入秦國,在充實自己門客隊伍的同時,也在充實着秦國的人才庫,爲秦國的統一之路貢獻人才。

如本爲布衣的李斯在入秦後,便因爲呂不韋的舉薦很快在秦國官場中立足,更得到了面見始皇帝的機會從而呈言納諫。就連十二歲的甘羅同樣是得到呂不韋的舉薦得以出使趙國獲得河間五城之地。

因此在史記中我們能看到太史公對呂不韋有這樣一段評價:

招致賓客,欲以並天下。

呂不韋的不僅是爲了自己,更是爲秦國統一做着準備。而且呂不韋在對待昭襄王老臣的態度上也值得稱讚。

但凡繼位年幼者,都容易發生主少國疑的動盪局面,因此呂不韋友善對待蒙驁、王齕並委以重任,其各自家族在秦統一戰爭中皆是必不可少的助力,而這些都離不開呂不韋的努力。

呂不韋對秦國第三功便是富國強兵:

始皇帝固然雄韜偉略,但繼位時也不過十三歲的小孩,在親政之前,秦國的內政軍事統統歸於呂不韋掌管。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觀點,若昭襄王多活幾年,恐怕自己就能統一六國。其實不然,在昭襄王執政期間,秦國對外攻伐無數。長平之戰後,雖然將趙國的脊樑打斷,但損失20萬軍馬的秦國也不好受,經濟虛彌國力空虛。

以至於在魏無忌合縱五國之兵之際,秦軍連藩戰敗避守函谷關不出,在利用魏安王對魏無忌的猜忌之心的情況下果斷實施反間計才得以迫退五國之兵,使得秦國得到喘息之機。

在這同時呂不韋的主張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耕,使得境內安穩,經濟迅速恢復,爲始皇帝親政後能夠迅速兼併六國奠定強有力的經濟基礎。

結語:

在始皇帝親政前,秦國的軍政一直由呂不韋把控,在政治上,維繫了秦國統治秩序的穩定;軍事上攻滅東周公國,大敗三晉打擊六國最後一次合縱;經濟上恢復長平之戰後秦國的內虛;思想上《呂氏春秋》倡導的大一統學說爲秦國後續統一之路奠定思想基礎,可以說秦國能在嬴政手上統一,呂不韋居功至偉。

感謝閱讀,若覺得可行,隨手點個在看

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