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器官捐獻者的大愛奉獻,以及器官移植團隊的努力下,疫情期間,楊凡接受了被稱爲移植界的“珠穆朗瑪峯”的高難度手術——心肺聯合移植。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下,目前,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已累計完成了16例心肺聯合移植手術,數量居全國第一。

    “感謝白衣戰士,讓我獲得了重生!”日前,41歲的楊凡(化名)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廣醫一院”)康復出院。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她,曾經須24小時吸氧才能活下去。在器官捐獻者的大愛奉獻,以及器官移植團隊的努力下,疫情期間,楊凡接受了被稱爲移植界的“珠穆朗瑪峯”的高難度手術——心肺聯合移植。

    須24小時吸氧她才能維持生命

    楊凡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從小體弱多病。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楊凡順利成長,還結婚生子。雖然圓了當媽媽的夢,但妊娠與分娩也加重了其身體的負荷。她開始出現口脣青紫、呼吸困難、氣促等症狀,經過醫院診斷,爲先天性心臟病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也就是典型的“艾森曼格綜合徵”。

    來到廣醫一院時,楊凡的身體情況已經很糟糕了。“當時她低氧狀況非常嚴重,需要24小時吸氧才能維持生命,稍活動指尖血氧最低下降至70%。”該院器官移植團隊成員、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巨春蓉博士說,經過團隊的評估,她已經達到心肺聯合移植的標準。

    心臟與雙肺同時移植?楊凡對這個手術感到陌生和恐懼。由於對該手術不瞭解,她和家人一直在猶豫,通過藥物保守治療了一段時間。但是,時時刻刻的吸氧也只能勉強維持呼吸,楊凡每天只能困在家裏,讓她覺得“生不如死”,且心功能也受到了極大損傷。

    今年年初,她又來到醫院,醫生評估,要儘早進行心肺聯合移植。在該院何建行教授的帶領下,器官移植團隊多次組織多學科討論她的病情與治療方案,醫護人員同時給他們耐心講解心肺聯合移植手術的知識。最終,楊凡和家人決定“博一博”。

    手術難度高且疫情期間供血緊張

    心肺聯合移植手術被稱爲移植界的“珠穆朗瑪峯”,需要醫療技術高超的團隊,還需要一個先決條件:找到與患者相匹配的質量尚佳的供體。

    幸運的是,楊凡等到了。一位患者因爲腦外傷搶救無效,家人決定捐獻器官延續大愛,他的心肺器官和楊凡配型成功。

    但是,楊凡的家人卻再次猶豫了:疫情時期做這麼大的手術,安全嗎?爲此,醫護人員耐心跟楊凡及其家人說明情況,儘管是特殊時期,醫護團隊也一定會全力以赴。

    患者及家屬同意後,心肺聯合移植專家團隊馬上投入戰鬥。疫情期間,手術用血緊張,移植團隊需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用血量。手術前夜,何建行還帶領團隊反覆優化手術方案。

    3月19日,楊凡被推進了手術室。“手術過程中,我們基於對患者病情的充分判斷與評估,採取更加精細的技術,既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又儘量減少操作過程中患者的失血量,減輕了用血壓力。”器官移植團隊徐鑫主任醫師說,在團隊的默契配合下,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

    手術後的第二天,楊凡就可撤下ECMO。術後一個多星期,她順利脫離呼吸機,回到普通病房。術後第三週,她就已經達到出院標準。4月10日,楊凡順利出院。

    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下,目前,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已累計完成了16例心肺聯合移植手術,數量居全國第一;完成了330例肺移植手術,數量居全國第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團隊至今完成心肺聯合移植1例、雙肺移植2例、單肺移植2例。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韓文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