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端州區沙湖小學的美術室內,同學們先將堅韌的薄紙事浸溼,敷在端硯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自制的拓包,輕輕地、均勻地拍打、上墨。不一會兒,端硯的紋路、圖案逐漸以立體的形式浮現紙上。看着手中的拓印作品,同學們都露出了笑顏。

這就是沙湖小學端硯文化社團的拓印課堂。毗鄰中國端硯文化村的沙湖小學,以本土端硯文化結合藝術教學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創辦了“端硯文化社團”和“黏土動漫小社團”兩個獨具學校特色的藝術社團,並於2013年被評爲肇慶市端硯文化教育基地,在2017年更獲批廣東省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從一開始的傳統美學鑑賞理論課程,到現在的書法繪畫、端硯紋理設計、端硯拓印、雕刻等實踐課程,我們發現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愈發濃厚。”沙湖小學校長陸燁告訴記者,學校秉承着“以美育人”的辦學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圍繞着端硯文化這一特色課程,學校將相關特色社團與校內各類活動相結合,由專任教師和國家級制硯大師擔任社團負責人,定期舉辦社團作品展覽、校內外藝術表演或比賽活動。“通過系列活動,我們希望培養學生愛美、懂美,且能創美的素養和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意志品質。”陸燁說。

端硯文化社團共有超過30位成員,以三到六年級的同學居多。他們均以自願的形式加入,利用課餘時間學習端硯文化。四年級的盧梓妍加入端硯文化社團已有兩年了,害羞的她到了美術室,就像到了“主場”,得意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我們做拓印作業的時候需要很專心,要做到恰到好處,某個部位印深了或淺了都會影響整個作品。” 盧梓妍說父母都很支持她學習端硯文化,去年母親節,她也精心製作了一幅拓印作品送給媽媽。

“我會跟着爸爸一起研究端硯,我們還會不時‘切磋’一下呢!”孔婷同學的爸爸從事端硯行業,端硯成了父女間的共同話題。她告訴記者以往家裏擺滿了爸爸的作品,而如今自己的拓印作品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除了端硯文化社團,學校新開設的黏土動漫社團同樣碩果累累。一年前,沙湖小學建立了黏土動漫社團教學實踐基地。社團將科技融合傳統民族文化,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去設計製作黏土動漫玩偶,進一步發展學校特色文化品牌。這個新創辦的社團已有四件作品入圍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新光獎中國西安國際原創動漫大賽2018年中小學生定格動畫大賽。其中,黏土作品《怪客》在112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被大賽評委授予“最佳人偶獎”。

【見習記者】施亮

【通訊員】蔡楓

【作者】 施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