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蚩尤戰死後,其部落子民中有一部分是歸順了黃帝部落,也有一部分不願歸順,便遷徙到了現在的貴州湘西地區,成了苗族的祖先,剩下的一部分子民則是向西遷移,成爲了後來的羌族。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北上抵禦炎帝和黃帝部落,雙方在涿鹿展開了激戰,亦是從此開啓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

據《逸周書》記載:“昔天之初,誕作二後,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於少昊,以臨四方。蚩尤乃逐帝,爭於逐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於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
從這裏可以看出來,蚩尤成爲了當時少昊地區的實際掌舵者,並且因蚩尤不聽黃帝號令,侵略四方,發動了許多戰爭。
例如炎帝部落就數次受到了蚩尤的侵略,因而炎帝感到憂慮,所以去向黃帝求助。最終黃帝徵師諸侯,聯盟了其他幾個大部落,展開了對蚩尤的征伐之戰。
領九黎部落,創中華輝煌
衆所周知,中國人之所以會稱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因爲黃帝和炎帝是華夏文明的始祖。
當時黃帝與炎帝二人聯合起來擊敗蚩尤,並且統一了中原各部落之後,成爲了華夏大地的主人。
後來的統治者如少昊、顓頊、堯、舜等人也都是黃帝的後代,包括周朝的統治者也是黃帝后人。周代時,周天子將天下土地劃分給自己的子孫管理,使得黃帝后人廣遍華夏大地。
因此後世的人都認爲,黃帝是中國人的祖先,今天的中國人亦是常常自稱爲炎黃子孫。
不過並非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的,因爲當初開啓華夏文明之時,還有另外一位華夏始祖——蚩尤。
蚩尤,是上古時代的九黎氏族部落聯盟首領。九黎在上古時代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統稱,位於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
九黎即是九個部落,而每個部落則有9個氏族,蚩尤便是九黎部落的大酋長。
蚩尤非常驍勇善戰,且相傳還是牛圖騰以及鳥圖騰氏族首領,他部下有兄弟八十一人,統治着81個氏族部落。
這八十一人個個本領非凡且驍勇善戰,蚩尤在位期間,亦是開墾農田,奠定華夏之根基。
涿鹿之戰身亡,部落向西遷移
事實上,蚩尤本就與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只是後來離開了炎帝部落發展。他還曾與炎帝大戰,炎帝敗後,於是便與黃帝聯合一同共抗敵手。
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北上抵禦炎帝和黃帝部落,雙方在涿鹿展開了激戰,亦是從此開啓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
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征戰多年,因爲蚩尤部族善於制兵,並且蚩尤手下的81個兄弟個個能征善戰,導致黃帝在戰爭中始終處於下風。
不過在最後的涿鹿之戰中,黃帝藉助了九天玄女的力量,一舉殺死了蚩尤,並收編了其部落。
而在蚩尤戰死後,其部落子民中有一部分是歸順了黃帝部落,也有一部分不願歸順,便遷徙到了現在的貴州湘西地區,成了苗族的祖先,剩下的一部分子民則是向西遷移,成爲了後來的羌族。
四漢姓爲蚩尤後代,非炎黃子孫
除了這兩個民族之外,漢族中也有幾個姓氏是蚩尤的後代。
東晉的《拾遺記》中有記載:"軒轅去蚩尤,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爲鄒氏、屠氏。"
由此推斷,現在鄒、屠這兩個姓氏很有可能就是蚩尤的後人。
在涿鹿之戰後,落敗的九黎部落自然是落得被肢解的命運。上面已經提到了有些不願意歸順的,雖沒有被殺掉,但是被遷出了中原地區,向西到了甘肅地區。
而當時願意歸順黃帝部落的則留在了原九黎部落附近,後遷到了鄒屠之地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濱州鄒)定居。
隨着時間逝去,蚩尤的後裔子孫們就以居住地名爲姓氏,形成了鄒氏、屠氏,並且不斷發展壯大至今。
黃河風景名勝區的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目前來說,鄒姓是全國第六十位姓氏,人口有450萬左右,屠姓則是列第二百三十八位,人口有二十四萬,都可稱得上是較大的姓了。
不過蚩尤後代除了這兩個姓氏之外,還有兩個姓氏。另外兩個姓氏則是保留了蚩尤一族原始的傳統,分別爲黎姓和蚩姓。
這兩個姓氏的含義也非常簡單,黎,便是九黎部族的代稱;而蚩則是代表了蚩尤八十一個兄弟的直系血脈。
小結
其實不管是誰的後代,經過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人的血液早就融合了,每個中國人都是是華夏家族中的一份子,都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子孫,是絕對不會因祖先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
一生就只爲正確的人生道路而存在,其它的什麼都沒有,是非常純粹的。正確的人生道路,代表的是最正確的人生意義、最好的情感,好人對此很清楚、很精明,而壞人對利己很清楚、很精明。好人和壞人的人生道路相反,但是走得久了,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很清楚、很精明。
相關文章